【明報專訊】向父母拋擲紙巾,一般人或會斥責為人子女的不禮貌,但對於雙親均失聰的朱寶玲,卻是在遠處「呼喊」父母的不二法門。儘管寶玲為健聽者,但一家均以手語溝通,日常生活亦多以手語表達自己,曾因此令幼稚園
【明報專訊】雙親皆失聰的朱寶玲,因父母與一般人溝通較為困難,21年來,小至打電話,大至選學校,她往往要獨自處理,家長日亦要擔任翻譯角色,笑言「老師說了我不喜歡的說話,自己也要去翻譯」。不過,因翻譯時信
【明報專訊】有團體調查青少年生活狀况,發現當中近兩成受訪者的焦慮指數達嚴重或極度嚴重水平,另逾一成人抑鬱水平在嚴重或以上。團體建議青少年減少上網時間,分配充足時間睡覺和做運動,以改善精神健康。
【明報專訊】「上課時觀看六四事件紀錄片,會質疑事件是否真實,抑或另有內情……直至今晚(昨晚)出席晚會,才知道有『天安門母親』的存在,才知道六四事件是真的。」香港鄧鏡波書院中
【明報專訊】1989年曾上街遊行聲援爭取民主的學生,29年後,張太與現時就讀中三的女兒結伴出席維園六四晚會,張太說「是她(女兒)自己說要來的」,而自己決定一同前來,是希望六四事件不被遺忘,與女兒一同給
【明報專訊】中學生對六四事件的認識程度近日引起熱議,教育局上月公布初中中史科修訂課程大綱,沒有將六四納入課綱,有論者擔心六四將被漸漸遺忘,薪火相傳愈見困難。本報昨在維園訪問304名出席晚會的市民,逾八
【明報專訊】通識科已成為高中必修科9年,但一直有輿論將這科與政治扯上關係,而教育局委任的專家小組也在檢討高中學制,包括通識科的未來安排。除了中央政策組曾委託中文大學做的研究指沒直接證據顯示通識科令學生
【明報專訊】鄭智航曾是學民思潮成員,是受過通識科「洗禮」的新一代,對他來說,通識科強調「多角度思考」,令他不自覺在與成員討論議題時要「思考別人的角度」,反而「圍爐都圍得冇咁勁」。
【明報專訊】因應大埔區小一學位需求而設的「有時限小學」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將於今年9月開學,學校新校長為原屬一辦學團體、鄰近的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課程統籌主任何彥輝。銘恩小學定位為「Hap
【明報專訊】世界盃將於本月14日開鑼,東華三院平和坊調查發現,近一成年輕人已計劃在世界盃期間賭波,投注額平均為2323元,更有人預計會花費最多10萬元,當中約四成人表示,會為支持心儀球隊下注。平和坊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