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布自殺率,2018年本港每10萬人有12.2人自殺,較2017年的12.8人稍低,而15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由2017年的每10萬人有
【明報專訊】父母養育子女,渴望教導有方,成自身壓力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一項調查發現,210名受訪家長中,逾七成在教育子女上感相當程度的壓力(以10分為滿,達6分或以上)。當遇子女不聽話時,逾
【明報文章】自6月至今,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公民運動在香港綿延兩個多月之久,至今未已。9月新學年開始,各大專院校學生會聯合倡議罷課,引起各界議論。筆者畢生從事教育,深知非不得已,教師絕不會輕言罷課。
【明報專訊】今日新學年開學,中學「一校兩社工」正式到位。反修例風波、校園罷課等令學生精神健康添不穩。有中學表示,社工及教師一直在暑假關心想法較負面、易受外在因素牽動情緒的「高危」學生,開學後更不可掉以
【明報專訊】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公布一項「香港學童禮貌表現」調查,發現受訪的500多名中小學及幼稚園家長中,逾七成人認為教導孩子有禮貌,最大責任在於學校或政府公民教育,而非家庭教育。機構董事余榮輝說,家長
【明報專訊】社署原定今年9月起,在全港463間中學加強學校社工服務,包括推行一校兩社工。因應反修例風波,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稱,18間機構答應社署邀請,於7月16日至8月31日期間,為220多間中學
【明報社評】新學年將至,不少家長心裏都有些忐忑,不知校園變成什麼狀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預料,網絡「起底」、欺凌兒童及青少年個案數字將會上升,公署將會優先處理,減少對學童的傷害。網上起底成為了「另類
【明報文章】下星期一開學日,反修訂《逃犯條例》的戰場可能會由街頭、商場、港鐵站擴展至校園,因為網上已出現不少煽動欺凌警察子女與持不同政見同學的聲音。民間智庫「MWYO」擔心受傷害的不止上述對象,加上若
【明報文章】今年香港暑假特別漫長,天氣特別炎熱,整個社會都充斥很多疑問,彷彿過往所學會的信念和價值觀都反覆被衝擊着。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社會運動至今已超過80天,似乎還未看到盡頭。然而我們卻要抱着
【明報社評】開學在即,由大學到中學,都有人號召罷課。大專生多為成年人,有能力亦有責任為個人行為負責,然而中學生仍未成年,初中生與高中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差距可以很大,中學是學童接受基礎教育和成長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