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運動持續,為了解學生情緒及學校支援情况,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上月向逾160名校長、教師等做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認為最影響高中學生情緒的是「媒體信息」及「社會政治事件爭議」,近九成受訪者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發表網誌,提及一系列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她稱,2016/17學年起跨部門推出的「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本學年參與學校數目由最初17間增至約90間。參與學校會成立一個由
【明報專訊】何謂「葉公好龍」?教師胡俊謙透過戲劇教育,讓學生投入課堂學習,艱深的中文成語變得有趣,可在日常活學活用。他反對普教中,堅持教廣東話戲劇,「毋須再隔一層」,學生更能表達自己,探索情感。
【明報專訊】小一生來到新環境上學一個月,家長關心子女學習步伐,擔心成績落後。普遍小學設幼小銜接的學業措施。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稱,不希望小一成績對家長構成壓力,故全校第一次評估,小一級不計學業分,盼學
【明報專訊】英國有研究指出,在夏季(即學年末段)出生的學童在達16歲前,往往較同級其他年紀較大的同學有更大機會患上抑鬱、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和學習障礙。專家推測這或與「未足歲數」入學學生
【明報專訊】反修例爭議觸發社會、校園甚至家庭矛盾。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副教授劉怡虹昨在商台節目稱,家長與子女討論事件時,很多時欠缺冷靜,她理解家長面對事件時會有憤怒、焦慮等情緒,但不論受多少衝擊,都要抱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橫跨整暑假,開學後亦有學生發起罷課及人鏈活動。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調查顯示,近半受訪校長認為校園氣氛受社會事件影響,逾四成學校表示有學生情緒出現問題。教聯會指出,有學校曾反映警察子
【明報專訊】反修例爭議以來,市民於民間連儂牆訴心聲。位於元朗的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設校園「關愛牆」,校方訂下規條只可寫關愛、尊重言論。有人寫「黑警死全家」被移走;有人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獲保留。校
【明報專訊】中秋的月光,Leon(化名)難與家人共賞。他聲稱8月31日晚飯後途經太子站,其後被警方拘捕,律師介入協助並致電其家人,「藍絲」父母大怒,「往後再沒和我聊天」。20歲出頭的Leon,修畢高級
【明報專訊】因響應晚上高叫口號,Leon曾被父母趕出家門,通宵流連在外,「哭不出來,眼淚在心裏流」。自言現時戶口只剩數千元,但他不希望申請「612人道支援基金」獲取生活開支,「想留給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