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瑪麗醫院去年一項調查發現,約35%受訪小學家長認為子女壓力偏高,調查亦發現學童做功課時間愈長、壓力亦愈大,有醫生提醒,家校切忌「谷得太行」,否則學童易因壓力致抑鬱及焦慮「不願學習及上學」。
【明報專訊】他小學上課時「坐不定」,又主動找其他同學聊天,有同學的家長覺得他會拖累眾人成績,要求他轉校;大學時,他遇過有教授覺得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成績差,亦曾問他「是否需要(程度)淺點的試卷
【明報專訊】作家林語堂稱「幽默是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上周首次舉行「幽默周」,小四至小六生一連4天不用上正規課堂,改為參與小組活動,拍片做話劇,學習做人要有幽默感。校長李德衡稱
【明報專訊】一項針對英、美、加、澳、紐等英語系國家4萬名15歲青少年的研究顯示,男孩比女孩更愛胡扯,家境良好的北美洲男孩胡說八道尤其厲害,蘇格蘭和北愛青少年則最少誇大其辭。
【明報專訊】「兩歲幼兒未懂說話,但已識『嘟——』,嚷着要大人拍八達通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高級講師鄭曉萍稱,亦有幼兒以為銀行自動櫃員機可無限供應金
【明報專訊】香港攀石界「一哥」陳翔志,攀石時一鼓作氣爬到最高,「學生哥」時的他卻多次碰釘。他說不喜歡上學,重讀3次中五都沒法升班,之後決定退學轉為全職運動員,「與其浪費時間再讀多次,不如專心攀石,選樣
【明報專訊】「阿仔,不如我們去背包遊」,45歲的徐嘉輝帶着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10歲兒子,去年暑假在台灣展開一個月背包遊。在工作上擔任高層、為家中大部分收入來源的徐嘉輝,曾對兒子充
【明報專訊】教育局2017年修訂初中《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增加DNA有關的實驗元素,教授學生DNA鹼基和雙螺旋結構等知識。有中學斥資約250萬元興建生物科技實驗室,教授基因改造食物及指紋鑑定等
【明報專訊】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3.1億元經常開支,9月起在全港中學實施「一校兩社工」。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在網誌稱,當局目前在約460間中學提供資助社工服務,由每校1.2名社工增加
【明報專訊】不少大專生畢業後需花時間尋覓工作職位,對殘疾大專學歷者來說可能更困難。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鄧曉恩(Stephy),在專為大專學歷殘疾者配對工作的CareER協助下, 獲多個實習機會提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