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連覆述幾點鐘、在哪裏集合,兩個腦袋兩把口都做不到。」面對輪候評估需18個月,育有6歲孖女的母親慨嘆,自己像「大海中浮游的氣球」般無助,感覺崩潰,屢見女兒扯頭髮、頭撼牆自殘,她更手足無措。
【明報專訊】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3.1億元,在全港460多間中學實行「一校兩社工」,以提升青少年抗壓能力和精神健康狀况,料增約370個社工職位。有提供社工服務的非政府機構表示,以往中學
【明報專訊】2019年2月初,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於將軍澳邵氏影城舉辦活動,為香港大眾帶來一場音樂之旅。筆者訪問了該團會長及藝術總監格洛德‧韋特(Gerald Wirth,圖),深入了解合唱團的歷史、團員
【明報專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達新高,氣候變化威脅迫在眉睫。瑞典自閉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挺身而出,藉由罷課抗議,呼籲公眾關注氣候變化,並直斥成年人毫無作為,竊取下一代未來。她
【明報專訊】本港學童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引起社會關注,據了解,下周三公布的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將增撥逾3億元,於今年9月在全港公營中學推行「一校兩社工」,增加人手跟進學生個案;亦有向學生「派糖」的一次過
【明報專訊】全港公營中學9月推行「一校兩社工」,有前線中學社工認為,近年學生情緒問題較複雜,遇上緊急個案會分身不暇,若增加人手有助分擔工作量,期望繼續由社署透過非政府機構安排人手,而非直接向學校提供津
【明報專訊】情人節前夕,有團體公布中學與大專生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結果顯示逾三成受訪者有戀愛經驗,當中近八成於初中或之前已經談戀愛。團體接觸個案中,有初中男生稱已有數十次戀愛經驗,最短關係只維持一日
【明報專訊】情侶間中出現摩擦在所難免,惟青少年剛踏入青春期,或因未掌握如何處理而選擇消極應對負面情緒。有中學通識科教師認為,雖然現時通識科內容有提及戀愛概念,但多流於理論性,亦礙於傳統觀念,學校教師多
【明報專訊】職青向上流動備受關注,社聯研究發現大學學位對「年青成人」的工資增長效應雖減少,但其工作薪酬較高、從事經理及行政及專業人員比例仍遠超其他較低學歷者,反映大學學歷對就業流動仍重要。不少職青進修
【明報專訊】在最後一節的功課輔導班,導師之一潘濬哲(Duncan)打算播電影,「與學生傾談一下,開開心心就完(課程)」。沒想到,班上一名女同學以為當日不用上輔導班,得知放學後仍要上輔導班,在社工面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