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回刊登「摘星」文章,同樣以刻劃人物「內方外圓」的美德為題,與上期比較,此文在「情節構思」、「情節推展」及「遣詞造句」上優勝不少,情節更具「亮點」,即見作者巧思,所記之事自然流暢、富感染力
【明報專訊】時、地、人是記敘文不可或缺的要素,若要梳理文章的結構,除了早前提及的可留意時間的推展、人物的情感變化外,還可以依據地點的轉移。因此,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可以跟隨作者的腳步,進入特定的空間,親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明報專訊】上期提及2018年的閱讀材料中,已預示「拓展」的方向,有助同學在短時間內調整思路,一擊即中。今期會示範如何「反用」資料,快速找出「拓展」方向。
【明報專訊】描寫技巧於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中十分常用,生動地、具體地描繪和刻劃人物或景物。考生必須認識不同種類的描寫方法,甚至要懂得辨識該描寫方法於文章的作用。
【明報專訊】■Profile
【明報專訊】英華書院中文科教師胡詠怡說,思行中六前的文筆只屬普通,但在中六那年勤於背誦例子詞句、操練作文,成績才能突飛猛進。但要摘星,不能只死記硬背,而是要背得對、用得準。背得對,並非只背幾句名言,而
【明報專訊】今期轉一轉方式,筆者會以同一道題目,先後分析兩篇考生作品,透過「非星」者文與「摘星」者篇,進一步提供「星笈」部署。
【明報專訊】上期提到「時間」乃抓緊文章敘事線索的關鍵,然而,若文章沒有明確表明時序,或所記之事在短時間內發生,又該如何是好?那麼,大可留意文章的情感變化。尤其是使用第一人稱的文章,敘事者以「我」的身分
【明報專訊】一般而言,同學只有30分鐘完成「整合拓展」。然而,2018年綜合卷的閱讀材料較2019年多,抄錄資料耗費更多時間,導致容易側重「整合」而忽略「拓展」。如果閱讀資料時,能同時分辨字裏行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