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文系)開辦的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榮譽)學士,收生要求高,被稱為「神科」,副系主任(學生事務)黃念欣聽後笑言:「謝謝你這樣說,我很高興。」她接道:「但這個是近
【明報專訊】〈廉頗藺相如列傳〉全篇4個故事之中,繆賢舉薦並不緊張,完璧歸趙令人心有餘悸,澠池之會是迎向最後負荊請罪高潮的紓緩,四者一弛一張交替,這種情緒高低曲折起伏、張弛有道的敘事節奏,不像一些二流作
【明報專訊】2020的見解論證要求同學推介一項暑期活動,並提出推介原因,學生可以在閱讀材料「2020年暑期體驗計劃」兩個活動中二選一,分別是「森林體驗 慢活生趣」及「義遊世界 古城『築』印」。近年見解
【明報專訊】「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明報專訊】不論是中文抑或英文,同學習得一身語文及語言好功夫,最重要是能夠應用。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語言學及語言應用、翻譯及傳譯)(JS1105)課程除了訓練學生的語文及研究語言的能力,更着重
【明報專訊】城大四年制翻譯及語言學系課程收生時除英文科成績計2倍,中文科亦計1.5倍。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Caesar認為,中文水平佳的學生,學其他語言也較易上手,「(中文好)至少代表你對語言敏感,若
【明報專訊】「背景→問題→方法→結果」(故事DNA)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情節線,每條情節線有一個問題為核心,每個人物有多條情節線(例如,有多個要達成的目的),每條情節線又可以發展出新的情節線,由此構成複雜
【明報專訊】2020年中學文憑試《試題專輯》早前出爐,報告提及現今不少人以「看讀」取代傳統的「閱讀」,因此僅能掌握概况或結果,而無法抓緊細節。朱熹曾提出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要透徹地體會一篇作
【明報專訊】拓展決定成敗,今期續談2020年聽綜卷的整合拓展另一範疇——「具備自我認知」。
【明報專訊】「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文心雕龍·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