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短篇小說中,每一事件,
【明報專訊】文本分析
【明報專訊】2017年DSE題二「足印」,文體不限,創作空間較大,如打算撰寫議論文,只要思考「足印」比喻什麼,再立論即可。以下學生示例以足印比喻人類的創新和歷史教訓,指出前人留下的創造能推動人類發展,
【明報專訊】近年閱讀卷甲部和乙部的題目,
【明報專訊】■題目分析
【明報專訊】2021年DSE題一要求同學記述經歷一件事後,「我才明白一心是我的知己,是真正了解我的人」,並抒發體會。這條題目,大部分同學均犯了以下毛病──取材不能聚焦地呈現一心是真正了解我的人;立意平
【明報專訊】筆者於本欄首篇曾以「《三國演義》特選章回為題」(2022年9月20日見報),聯繫文言指定篇章,其中一篇是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題開宗明義指出他憑弔懷古,雖然此赤壁不同彼赤
【明報專訊】■字詞錦囊
【明報專訊】「什麼是地獄?」
【明報專訊】這個世界,有人美心善的氣質美女,也有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但社會上有更多毫不華麗、活在暗處的人,例如病人、窮人、罪人、「白癡」……而這些人反而正正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重要題材,他的作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