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應屆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一閱讀卷,以內地作家蔣方舟的文章出題,閱讀篇章〈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文學信念:「小說不僅不是假的,它還讓生活變得更真實。」
【明報專訊】在某些時刻,我們都會是少數,並感到不被接納——出於別人的偏見和不願意理解。《素食者》以三個章節〈素食者〉、〈胎記〉和〈樹火〉組成,並非以主角英惠的視角出發,反而借她身邊人的嘴巴和眼睛敘事—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K-pop「大勢」,商場不時開設期間限定快閃店,吸引追星族。回到1980年代,港島銅鑼灣曾有「小東京」之稱,多間日資百貨如大丸、松坂屋、三越、崇光均聚集於此,成為香港獨特的日本流行
【明報專訊】髮型店內掛上「髮型華佗」的牌匾,店主賴潤昌(Chris)笑說:「是其中一名顧客送贈的,說我像華佗般把他的髮型救活了。」獲得顧客認同及欣賞,Chris說手藝佔七成,另外三成,源於雙方在言語上
【明報專訊】2025年文憑試中文卷一白話文第一篇〈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談及閱讀文學的意義,
【明報專訊】愈值得反覆閱讀的小說,就算不等於愈好的作品,也起碼是好玩的小說,這篇〈收藏家〉真是當中表表者。這篇小說的翻譯本大概只有七頁,如果隨便翻翻,它會是一篇取材瑣碎、主線不明的小說,可是如果我們用
【明報專訊】2025年DSE告一段落,不少受訪教師都認為「中文科及格易高分難」。然則,題目難點何在?如何取得高分?對於2026年DSE考生來說,有何啟示?及早裝備,成功在我手。以下是今年卷二寫作考題分
【明報專訊】上期(4月1日刊)輯錄周耀輝〈涼‧暖‧耳朵裡的交響樂〉選段,聚焦「觸碰」一詞,學習如何與「情感」連結。仿作〈記憶中的觸碰〉一題,部分同學雖能回憶往事,陳述「觸碰」的動作,卻未能深入刻劃所引
【明報專訊】■文章1:AI生成
【明報專訊】2025年中文卷一甲部考核指定的文言篇章,被視為熱門的〈出師表〉及《青玉案‧元夕》,幾乎不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