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假新聞愈被瘋傳,愈能道出社會心理「真實」。信息無論是局部的真,或完全是假,若能viral,必定滿足了某種真實而強烈的心理。炮製假新聞,可以只是惡作劇。但今天資訊個人化、碎片化,社媒爆炸式高
【明報文章】反修例風暴令特區政府和盟友建制派受挫,兩者都希望止血。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三提出4項行動,包括她和司局長本月開始走進社區直接與市民對話。政府對話平台未搭好,建制第一大黨民建聯已搶先一步,由8月
【明報專訊】政府2019年中起在多區安裝智慧燈柱,引來公眾反彈,部分人擔心智慧燈柱將成為政府監控市民的工具、燈柱收集數據和影像會侵犯私隱等。智慧燈柱在外國應用的評價正負參半,香港要設立智慧燈柱,如何在
【明報社評】反修例風暴不息,民生還是要繼續,政府為下月施政報告籌謀,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下稱《條例》)釋放新界土地建屋,再成話題。有建制派政黨一改立場全力支持,有地產界人士亦說不反對引用《條例》。反
【明報文章】反修例運動發展已有3個月,其間香港呈現了好一些新現象,也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的舊有問題。我相信凡是關注香港發展的人,均會趁機會檢視他們對香港的假設及判斷,看看有哪些地方必要更新,免得脫離現實。
【明報文章】執筆之時,美帝總統特朗普(侵侵)與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鬧翻。眾所周知,侵侵身邊的智囊及官員,都是一堆非常鷹派及極端鷹派的人士;博爾頓的觀點卻是最極端鷹派的——在一些政
【明報文章】在雨傘運動時引述朋友指年輕人嚇得很多香港人要移民的羅范椒芬,在今次「反送中」運動再度引述朋友,稱有少女為示威者提供免費性服務。該消息一日無法公開證實,一日也是個傳言。但這名行政會議成員如何
【明報文章】中學生罷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不滿,中學作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場所,理應受到社會監督。我們一直關注中學負責人及老師是否履行職責,是否妥善照顧未成年學生。倘若學校縱容罷課、缺乏措施,又或出現視而
【明報文章】上周本欄提到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先生,他在9月2日一個有關中美關係的公開論壇上,順帶提到近月來香港出現的社會混亂。他希望社會各界的社會和政治領袖,可以培養出面對政治現實的文化。雖然只是閒話一
【明報文章】警方前日突然公布向休班警員發放伸縮警棍,被質疑缺乏監察,擔憂警民更對立。警方解釋新措施是由於社會周圍都出現違法情况,不時有不同意見人士對立,如果有休班警員阻止,可令社會更安全,強調警棍非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