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深中通道上月30日通車一周年,根據公布的數據,總車流量3150萬架次,日均車流量約8.64萬架次,達到設計容量10萬架次的86%。一橋連接深圳與中山,縮短了兩地的地理距離,也促成多方面的決
【明報社評】《立法會議員守則》草擬完成,之後將交由立法會大會通過,可望明年1月下屆會期開始實施。今屆立法會議員表現惹來不少議論,《守則》列明議員行為操守及工作表現要求,例如缺席會議須事先通知、無合理原
【明報文章】去年6月我在這裏寫了一篇文章(註),談論的是疫情過後市面會否回復往日興旺。那時我的結論是︰社會出現了巨大變化,市民生活方式已不一樣,就算市面恢復疫情前的人流,也不能期望消費返回以前水平。
【明報文章】上月房委會舉行周年特別公開會議,多名委員在席上對市民為符合申請公屋資格而主動減薪或辭職的「躺平現象」表示關注。其中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指出,現時公屋主要採用扣分制,認為單靠懲罰
【明報文章】啟德體育園今年3月開幕,迅速成為香港盛事經濟新引擎,國際七人欖球賽3日吸引逾11萬觀眾。演唱會經濟同樣火爆:其中一場體育園的演出開售時,逾80萬人同時搶票,5000餘套「酒店+門票」套餐幾
【明報文章】今年施政報告的諮詢期已經展開。民主黨已進入解散程序,今年將不會向特區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然而我仍然希望藉此文章,就政府施政方向和原則提出見解,供現屆及未來政府參考。
【明報文章】耗資580億元的中九龍繞道,預計明年全線通車。正當市民熱烈期待這條便捷九龍東西行的新幹道落地之際,政府也同時發布消息,建議繞道劃一收取10元。消息甫出,隨即打破市民「免費使用」的原有期望,
【明報文章】「舊世界已經瀕死,新世界尚在難產,於此明暗交錯之際,怪物湧現。」這是上世紀意大利革命家葛蘭西的名言。然後近百年過去了,輪迴再現,來到「特朗普2.0」年代,民粹主義、新法西斯主義浪潮洶湧澎湃
【明報文章】高等法院昨天就運輸署拒絕向兩名有意擔任Uber司機的Tesla車主發出「出租汽車許可證」的司法覆核案下裁決,裁定車主一方勝訴,並發還交通審裁處重新考慮。Uber形容有關裁決「標誌着香港交通
【明報社評】政府公布「粵車南下」安排,預料年底實施。有別於原先提案僅准粵車停泊港珠澳大橋口岸,新安排將同時容許粵車駛入市區,初期名額每天限100個。大灣區融合,重點在於鼓勵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