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近年香港社會內耗非常嚴重,一個突出的體現是,一些本應不會引起激烈爭論的議題也會引起社會激烈爭論,一些本應不會引起社會撕裂的議題也會引起社會撕裂。以近日「大灣區人」爭議為例,筆者認為是多餘的
【明報文章】有人沒事找事,又再企圖炒熱母語和母語教學的話題。其目的可能是以為確立了港人的母語是粵語,有別於普通話,便可為「自決」或「港獨」尋找依據。
【明報文章】上周五晚,香港眾志舉行成立兩周年晚宴。但諷刺的是,在這個本來是「黨」慶的場合,眾志卻宣布將由政黨轉型為民間政治團體,告別議會路線,專注民間社會,以及重返街頭。眾志稱,當成員相繼被DQ(褫奪
【明報文章】立法會尚有兩個議席懸空,包括原屬新界東梁國雄及九龍西劉小麗的議席,隨着劉小麗宣布撤回有關其被取消議員資格(DQ)的上訴官司,各界開始聚焦九龍西補選問題,泛民人選目前較為明朗,建制派則有經民
【明報社評】高鐵香港段試運行之後,發生一些狀况,例如車輪出軌、隧道漏水影響通訊、車輪異常磨損等,由於涉及高鐵安全,備受傳媒和公衆關注。迄今所見,港鐵管理層應對包括向公衆交代和善後處理,總算符合社會期望
【明報文章】有編輯朋友着我評論一下土地供應諮詢18個選項的效益,我的回應是:相當困難。原因有二:(1)做如此效益評估需要用到相當多數據,但獲得那些數據需要成本;(2)需要人力物力及資金,所以政府往往支
【明報文章】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剛開始,本土研究社聯同民間土地資源小組舉行記者會,發布70頁的民間版土地發展選項,並對官方諮詢提出八大質疑,包括成員有角色衝突、諮詢內容有前設、問卷設計有導向、公共政
【明報文章】蔡英文政府上任已屆兩周年,台灣的政黨、傳媒與學界莫不藉此檢視其表現與支持度。在此重要時刻也值得回顧過去一年香港、台灣關係的互動,並且展望未來的可能變化。
【明報文章】近日因幫人寫回憶錄看了許多一國兩制的歷史資料。最引起思考的是港澳辦前主任魯平一個判斷,那是收集在他回憶錄中。他說:「香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解決好了,港人生活改
【明報文章】堅厚堤霸的崩塌,可能是由一個小缺口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