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世衛宣布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達到大流行級別,歐美各國採取逐步升級的邊境控制措施,終有一天會演變成全球人員流動完全靜止,這對控制疫情有何作用,有待觀察,但國際貿易也會大幅壓縮,長遠而言,全球化
【明報社評】政府擴大衛生檢疫安排,外國抵港者強制檢疫14日,昨天凌晨開始生效,新措施執行首日,雖然未見嚴重混亂,然而顯然亦有地方需要改善,有回港市民因為輕微不適有病徵,在機場等候大半天都未獲安排送院檢
【明報文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看來還要拖延一段時間,如果能夠在4、5月間平靜下去,不再有新增的受感染個案,最樂觀的打算,是市民的生活可以在暑假開始前回復正常。有評論認為,就算疫情過去,香港也不會如「沙士
【明報文章】中國人很重視取名字,父母替子女起個什麼名字,往往反映了他們對子女的疼愛和期望,例如希望子女身體健康的,通常會用「康」字;希望平平安安的,會叫阿「安」;希望有成就的,就用「偉」、「卓」等等,
【明報文章】在2020年1月1日,新加坡政府「廢除企圖自殺罪」的修訂法例生效,此舉意味到企圖自殺者是需要精神支援及治療,而非刑事起訴。這修訂正是新加坡更新刑事法典,以確保法律條文與時俱進的其中一項改革
【明報文章】疫情未過,險境又至,新聞自由,危在旦夕。
【明報文章】公屋輪候上樓遙遙無期,不少基層市民在此期間,只能租住在狹小、環境衛生和安全惡劣,租金又昂貴的劏房。本港有社福機構和社企推出過渡性社會房屋,將閒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住宅單位,租借予有迫切住屋需
【明報文章】1月底至2月初,我到釜山開學術研討會,臨走時獨自去了一家餐廳用膳,當我剛進門,服務員便認出我不是韓國人,她指着門口的英文告示:「不招待外國人,只招待韓國人」。印象之中,這是多年出外的頭一遭
【明報文章】內地疫情稍緩之際,有建制中人透露收到消息,上月新上任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近日首度南下深圳。不過,多名建制核心、政黨高層均表示,並無獲邀見面。無獨有偶,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周二(17日)冒
【明報社評】本港新增確診病例錄得單日新高,當中幾乎全屬輸入病例。未來數周預料將有成千上萬港人從歐美回港「避疫」,政府必須有周全入境檢疫安排,減少社區爆發風險。政府現有檢疫隔離中心有限,需要預留給最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