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有法.林溢欣:邏輯思辨取勝
文章日期:2015年3月13日

【明報專訊】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每年為數以萬計學生備戰文憑試,他表示現時考核的是思辨邏輯能力多於中文水平,「要求穩陣的中文能力,而不是神級的表達,邏輯思辨好、有例子有論證,較易取高分,未必是贏文筆」。

卷一表現最弱 一主題比較三篇章

卷一閱讀能力是公認表現最弱的,因為學生的文言與白話的閱讀理解能力都不足。很多學生做練習時着重訓練找文章的中心句,但林溢欣指一個段落不一定有中心句,一篇文章也不一定是一段段的結構,最重要是理解段落大意。他會以「三段式內容比較」教相關技巧,「我會於同一主題找三個不同作家的篇章,例如主題是死亡,一篇講死亡不可怕,一篇講死亡很可怕,一篇就講死亡教曉要更珍惜對方,讓學生認識同一主題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深化他們的學習」。

學生溫習沒範文可依,覺得抽象、不實在,唯有不斷做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試卷。林溢欣遂訓練學生思維閱讀及拆解文章,並要透徹明白自己的錯誤,「學生做大量練習,不斷錯,只會愈做愈有挫敗感。我叫學生不要重(數)量,寧願溫習一篇錯過的,消化為什麼錯,(向他們解釋)什麼要寫,什麼不用寫,寫了哪些會加分或減分」。

卷二扣題不緊 宜準備各式題型

卷二普遍是扣題不緊失分,他以2014年題三「陽光與陰影」解說:「這題目考你是否細心,考評局提供的資料沒有一項是多餘的,既然提供圖與字,兩者都一定有用。看兩幅圖就會得到初步概念:望陽光是開心,即是樂觀;望陰影是不開心,即是悲觀,意思就是事情轉角度看會有不同結果。若掌握不到圖中意思,容易不及格。 」

林溢欣表示,很難判斷卷二中哪款題型較深或淺,因為各題需要學生運用不同的能力,如論說文首要頭腦清醒、邏輯思辨強;記叙文也不容易,故事要扣合題目,描寫也要細膩。他建議學生做好應付所有題型的準備,亦要小心留意題目中的重要字眼,如2014年題目二「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也」就是很多學生忽略了的字。林溢欣解釋:「題目不是問A是什麼或B是什麼,是問A+B等於的東西;不是講不做第一的利弊,也不是不做最後有什麼利弊,要答的是甘於中游的安全區域的狀態,但只答中庸並不夠。」他說表現較好的學生會舉出不爭先也不做最後的例子,如公司開會,做首個發言怕說錯話以致上司不喜歡,做最後發言又怕自己的意見已被前者說了,會被上司責備沒建樹,所以選擇做中間發言最好,「但有些同學用公司或大學爭排名的例子,並不恰當,不是回應『處世態度』」。

文、圖:伍琬妮

《語文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