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實戰場﹕意見題 毋須執著共識
文章日期:2014年5月28日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直擊學生小組討論實况,由教師即場點評

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意見?日常生活,我們每天都侃侃而談,表達對不同大小事情的意見。小組討論中較少見的「意見題」絕不簡單,考生發表個人見解的同時,既要突顯思維周密,也要保持頭腦清晰,分析他人的意見優劣,找出突破點。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是次討論「意見題」,眾同學的表現如何?

【卷四小組討論形式】

人數:4至5人

準備時間:10分鐘

流程:每名考生各有1分鐘首輪發言,然後按小組討論參與人數而定討論時間(12分鐘或15分鐘)*

*是次5人小組討論時間15分鐘

討論題目:香港不少公共交通工具均設指定座位予有需要人士優先使用,以推廣讓座文化,有人認為徒具形式,成效不彰。試談談你的看法。

★題型規範?

2014年文憑試的小組討論題目中,共識題佔不少,意見題不算多。面對考試,學生總會做足準備,熟習各題型。可是,原來部分考生太執著於題型的應對方法,反而限制了表現。

﹝首輪發言節錄﹞

1號:香港不少公共交通工具設特定座位予有需要人士,這些座位稱為關愛座或優先座,用作推廣讓座文化,但有些人認為這做法徒具形式,成效不彰。我認為它有一定的成效。我會從市民的心理及教育意義兩方面解釋………

2號:香港不少人認為公共交通工具都有需要指定座位予有需要人士優先使用,有需要人士可以指是孩子、老人或孕婦。讓座文化可以是關於對其他人的關愛,有人認為是徒具形式,成效不彰。有人則可能認為社會對其他人關愛不足,看見其他人依然視而不見,才會認為這做法徒具形式,成效不彰。我認同這種說法,因為設置(特定)座位沒其他配套,是改變不了心態的。

3號:對於有人認為公共交通工具有關愛座或優先座只是徒具形式,成效不彰。為什麼那些人會有這種想法,我認為是因為他們覺得社會的人情較淡薄,即使是青少年,走進車廂也會立刻佔位,而不會讓座予有需要人士。但我認為有關愛座或優先座並不是一件壞事,首先可以警惕市民注意那些座位是留給有需要的人,然而正如2號同學所說,現時配套不足……

4號:香港有不少交通工具設有關愛座或優先座,推廣讓座文化,有人認為徒具形式,成效不彰。首先,「讓座文化」中所說的「文化」,不會即時見效,應該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看到是否有讓座文化。我認為關愛座或優先座的設置已見成效,例如有時見到社交網站上,有人會將沒有讓座的情况拍照上網,令到人們不好意思……

5號:我認為推廣讓座文化,設置關愛座或優先座是徒具形式的。因為設立關愛座或優先座只是表面工夫,我先由心理方面開始解釋。例如某部分人見到這些座位會避而不坐,為什麼?因為怕不讓座會造成被人將情况拍照上網、被人批判、攻擊行為不當等,如此觀之,設立關愛座反而令人更加不會由心而發讓座。即使讓座,也只是受壓於群眾的目光……

【教師評語﹕勿多想題型應對 專注思考論點】

2號同學在討論後即表示因這是意見題,感到很困難和混亂,「因為共識題可先設框架討論,但意見題則可每人有各自看法」。3號同學亦說收到題目後感到無所適從,「一開始就想,我要做什麼?首輪發言時我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說同意不同意」。

朱老師提醒學生,小組討論時千萬不要被題目類型規範,鑽牛角尖地思考題型的應對方法,而應集中思考論點,再想演繹及整合論點的方法。朱老師更指出,意見題理論上發揮空間甚多,考生不用執著尋求共識,可更專注於演繹方面。

是次討論,朱老師指1號同學忘記界題,劉老師亦提醒考生不用重複題目,以免悶場,「注意到同學都照讀題目一次,其實同學們可想一些更好的引入方法」。

★回應他人

經過首輪發言的「熱身」後,小組討論開始,考生除了要口齒伶俐,更重要是論述時能表現出周密思維。

﹝節錄﹞

4號:同意同學所說,能令人自動自覺的讓座就最好,但若不可,透過社交網站施壓,令人讓座,我認為也算是一件好事,何樂而不為?

5號:那正正是題目所說的「徒具形式,成效不彰」,市民不是真心想做的,只不過是形式規範,礙於他人目光而做,不是發自內心做的。

4號:但文化可以透過一段時間而影響他人及自己的想法,而文化,正如我所說,人們可以在一段時間(灌輸讓座概念)後,明白讓座是很重要的,從而改變不讓座的行為,那就是好事。

5號:關愛座或優先座的設立已有好幾年,日常在社交網站仍然看見不少不讓座的相片,所以我認為文化的沉浸還是從小做起較好,因為設立關愛座或優先座不過是形式,當中並沒有向市民灌輸教育信息,亦沒有人告訴大家一定要讓座,不像學校一樣,會明確告訴大家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號:回應4號及5號同學的說法,同意4號同學的說法,文化是需要時間沉澱、累積,期望人們最終能發自內心讓座;但5號同學同時所講到的教育,我亦是很同意的,若能將同時教育及沉澱文化,雙管齊下,人們就會發自內心讓位,不會「徒具形式,成效不彰」。平時我們看見關愛座或優先座也不會特意去坐,因為受過教育,我們的價值觀令我們不會不讓座。教育的確重要,亦必須從小做起,如從家長方面入手。

【教師評語﹕準確理解他人觀點 批判整合】

意見題主要是考生發表個人見解,雖不一定要達成共識,但必須準確理解他人之見,再表達個人觀點,這均與思維訓練有關,同學平日要多花功夫練習。

劉老師特別讚賞3號及5號同學。她先讚5號同學,認為同學的批判思維很好,一開始已很清晰表明立場,認為讓座文化是徒具形式,亦引用了不少例子論證。

此外,整合思維亦十分重要。朱老師及劉老師均讚賞3號同學,當4號及5號同學就文化與教育各持不同意見時,看到兩者的關聯。劉老師說:「3號同學看見4號及5號同學的說法沒有矛盾,於是整合,並將之變成自己的論點,是聰明的做法。」

★想不到論點?

想不到優秀論點,不要緊,只要細心聆聽他人發言,借他人論點加以發揮,一樣可以獲得高分。

﹝節錄﹞

4號:剛才同學所說的配套不足,我是同意的。因為港鐵現在只有設置關愛座,並沒有加強說明它的功用,我認為可在站內多貼一點海報,讓市民經過時多留意,明白是在推廣讓座文化……

【教師評語﹕善用他人論點 加以演繹】

朱老師特別提醒,考生在討論時應留心其他考生發言,若發現其他考生論點較佳,可以善用,於該基礎重新演繹。朱老師指在公開試中,考官並不特別注意論點由誰提出,哪一名考生演繹得更好才重要。「我欣賞2號同學於首輪發言提及的配套問題,這點是2號同學首先提及的,但並沒有加以發揮,相反4號同學,再提及配套問題加以發揮,做得非常好。」

【備試錦囊﹕「拋書包」加深考官印象】

小組討論中每名考生的發言時間不多,而每名考官一天面對很多考生,要讓考官眼前一亮,除了論點合理、演繹清晰,考生適時「拋書包」引經據典,絕對有助加深考官印象。

朱老師建議,若提及文化要長時間累積,可引「十年樹木、百年樹仁」;讓座予老人孩子,可引「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