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實戰場﹕故事選擇題 借古思今
文章日期: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直擊學生小組討論實况,由教師即場點評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是應屆文憑試考生,更被網友戲謔為「會話之神」。他應考的題目是考生需從3個古代故事擇一,教育兒童孝敬父母,難倒不少考生。沙田培英中學的同學就類似題目討論,他們能否掌握所選故事中的精神,兼論其他選項?

卷四小組討論形式

人數:4至5人

準備時間:10分鐘

流程:每名考生各有1分鐘首輪發言,然後按小組討論參與人數而定討論時間(12分鐘或15分鐘)*

*是次5人小組討論時間15分鐘

討論題目:如要教育青少年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以下哪個故事最為合適?

負荊請罪的廉頗

發憤刺股的蘇秦

胯下之辱的韓信

《抽取故事精髓 解決現代難題》

文憑試卷四題目中,不時出現故事選擇題,即考生要從數個中華文化或歷史故事中擇一,抽取故事精髓加以闡述及討論,並活用於現代生活中解決難題。考生除要對故事內容有基本認識,考生的界題能力、找出故事重點的觀察力,以及是否擁有討論意識也是評核重點,難度甚高。

要從傳統故事中3選1,以下是5名考生的選擇:

1號 :胯下之辱的韓信

2號 :負荊請罪的廉頗

3號 :胯下之辱的韓信

4號 :發憤刺股的蘇秦

5號 :發憤刺股的蘇秦

【推敲題目】

這類題目提供的資料很多,界題尤其重要。在首輪發言時,同學們有備而來,均能自信流利表達看法。

﹝節錄﹞

1號:今天的題目是「如要教育青少年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哪個故事最為合適?」現今社會急促多變,我認為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故事最適合。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有忍耐力,而現今青少年急躁、沒有看清事實,青少年學習韓信忍一時的屈辱,看到日後更重要的事情是很需要的。

2號:1號同學已解釋題目,那我就不再覆述。我認為廉頗的故事很適合教育現今的青少年,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教大家要知錯,亦要有行動補救錯誤,反觀現今青少年多不願承認自己有錯,如果學習廉頗,就會知道有錯需要補救。補充1號同學所說,社會上挑戰除了多變外,還充斥了不少不對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堅持己見,就容易走進死胡同。學習知錯,可幫助青少年走回正路。

3號:我同意1號、2號同學的說法,但我認為要教育青少年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我選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除了1號同學所說的,青少年比較急躁、經常沒看清事實外,現今青少年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就業及職場上的表現。有個調查顯示,老闆最不滿意青少年對工作的態度,所以說,如果青少年能學習如何忍耐,有助融入職場。

4號:先前3名同學都提及教育青少年的問題,但如果教育青少年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我會選發憤刺股的蘇秦。雖然1號及3號同學均提及韓信有忍耐的特質,但我認為發憤刺股的蘇秦更適合。韓信忍辱負重,但另一角度看,他有點懦弱;相反蘇秦很正面、積極,面對困難,他堅忍、鍥而不捨改進自己,這正正是青少年所需要的品德去面對現今社會的挑戰。

5號:我也認同學習發憤刺股的蘇秦能面對現今社會的挑戰。正如3號同學所說,現今職場上有挑戰,不過我認為,人際關係上的處理也是社會上挑戰的一種,向蘇秦學習會對青少年面對這挑戰有幫助。

■教師評語——細心審題 闡述時勿漏重點

同學要留意,題目中提及的難題(教育青少年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故事中必有合理的解答方法,同學即使不熟悉題目,也可從中推敲出來。

不熟悉故事 也可從題目推敲

陳老師解釋,例如同學想不到現今社會中青少年有什麼挑戰,可推想有故事中主題是忍耐,這也許就是青少年面對社會挑戰時缺乏的特質,從而啟發思考。

黃老師表示,此題是3選1,同學選其一論述外,亦要兼論另外兩個選項,因此考生於準備時間中,必須找出每個故事的主題,洞悉當中的含意。另外,黃老師指出,學生絕不能漏掉題目中的重要信息,即「現今青少年的特點」,認為這部分同學們也有提及,但另一重點「應付現今社會的挑戰」,同學們闡述不足,「同學應針對現今社會的挑戰,再緊扣故事中的主題。雖然同學稍稍提到現今社會急促、多變等,卻沒有延伸闡述」。

《尋共通點》

經過首輪發言後,小組討論正式展開。一開始各同學都堅持己見,直至中段時,1號考生找出3個故事的共通點再加以發揮,甚有驚喜。

﹝節錄﹞

1號:我想大家留意,蘇秦能發憤向上,他亦忍受家人對他的侮辱;廉頗之後所以有「將相和」的出現,也是基於他肯忍耐,願意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才能知錯,負荊請罪(編按:廉頗的「忍耐」按老師評語應為願意忍受負荊請罪的屈辱)。換言之,忍耐是實行發憤刺股及負荊請罪的重點之一,如青少年連忍耐都做不到,如何能成就這兩件事呢……廉頗的故事,亦可向年輕人表示必須放下脾氣,忍耐一時,知錯改正,他日就能收復失地,所以忍耐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教師評語——共通點加特點 層次更高

同學討論時,很容易只集中闡述自己的選擇,如同學能找出選項間的共通點,再說出自己的選擇比其他選擇再優秀的地方,可突顯同學思慮周詳。

陳老師特別讚賞1號同學,因為他發現3個故事雖然不同,但故事中的精神卻重疊,非常可取,「韓信忍辱負重固然具忍耐力,但負荊請罪的廉頗何嘗又不是忍辱負重的一種?」陳老師再解釋:「有時某些特質兩者均有,人有忍耐、我也有忍耐,如在忍耐之上再加有其他特點,則可以勝過其他同學的選擇。例如1號同學說廉頗有自省能力,知錯願改,層次更高。」

《討論意識》

小組討論是一個交流的過程,需要回應別人的意見,但同學不時在討論中迷失了……

﹝節錄﹞

2號:蘇秦這故事是說他以刺股的方法令自己精神,但現今的青少年仍需用這方法嗎?另外有調查發現現今青少年的睡眠時間很少,他們用部分時間玩耍,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上,青少年不是不發憤,只是不懂管理時間,所以蘇秦的故事不太適用於鼓勵他們。相反廉頗(的故事)就教導青少年要為大局着想,將私怨放下,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1號:蘇秦的故事不適用於現在,因為現時是多元化的社會,變化很多,「死讀書」是不行的,年輕人應該看自己(身處)的局面。2號同學所說廉頗的故事,勇於認錯的確很重要,但現今青少年的特質是急躁,忠言逆耳,要他們聽(忠言)之前先要學會忍……

4號:回應1號同學說蘇秦是「死讀書」,蘇秦的故事不是教青少年「死讀書」,而是要上進、發憤圖強。現時青少年缺乏上進心,只懂即時享樂,沒有蘇秦發憤圖強的心態。現今在職場上好學歷十分重要,讀書要緊,蘇秦(的故事)是教青少年取其心態。

■教師評語——發言要回應他人說話

成功的小組討論中,每名參加者都必須具討論意識,即每名考生發言時都要回應他人說的內容,再加以解釋,絕非自說自話。

陳老師表示,是次討論同學的發言皆較冗長,他提醒學生每次發言約1分鐘已足,論點要清晰,「小組討論不是為自說自話,發表意見後,也要回應別人。」他舉例說,1號及2號同學論述觀點後,4號同學說出1號同學觀點的不足(蘇秦非「死讀書」)並解釋當中的原因,因此將討論的內容串連起來,較可取。

【備試錦囊——首輪發言 考生各有任務】

在小組討論中,5名考生有不同的功能,陳老師指每名考生在首輪發言時各具「任務」。以下為陳老師以這題目為例的建議:

1號﹕清楚界題,為題目中的字眼定義

2號 、3號﹕就題目已定的範圍內,闡述自己所選的故事

4號﹕嘗試在3個選項中點破不同之處,觀點應與前3名同學有所不同

5號﹕歸納總結,簡單解說其他同學的分歧,再表達自己的意見

文:大海、Virg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