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卷二﹕人的渺小
文章日期:2014年5月7日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YY Lam)每期點評學生作文,點出文章優劣之處,教大家從實例學習卷二技巧

題目:開首:正因如此,今日我在這裏。

結尾:在這紛亂的時代,我看見人的力量,也同時發現人的渺小。

試以上述句子作為開首和結尾,寫文章一篇。

正因如此,今日我在這裏。

晚上的旺角依舊熙來攘往,人流如鯽。西洋菜南街上的霓虹燈牌有點刺眼,卻為這條本應平庸無奇的街道添上色彩。行人專用區上,每名表演者自成一角,為途人提供各種娛樂。只是今天,每星期定時在這裏賣藝的表演者,心裏也難免帶着一絲悲哀。(案:先描寫旺角街頭,再帶出街頭表演者心情的變化,引起讀者追看)

我從來不喜歡擠迫的地方,總覺得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然而在西洋菜南街最後一個不受限制、以後只能在周末用作表演場地的晚上,我卻選擇來感受這裏的脈搏和氣氛。這天的西洋菜南街人好像特別多,不少人應是特別來湊熱鬧的。我好不容易才擠到一個攤檔前,看見老人帶着助手為圍觀者即席揮毫,繪畫顏色鮮艷的水彩畫。老人和助手的工具不多,只有一支畫筆和用久了的顏料。老人的畫板和手上也染滿顏料,是以自己雙手不斷勤奮工作的印記。兩師徒身後的展板展示了他們的作品,全都是卡通化的水彩人物素描,不加太多修飾卻煞是動人。(案:「煞是動人」用詞不當,可改作「不加太多修飾卻畫得十分傳神」)老人一直在這街道為數之不盡的過路人留下足迹,將來能否再見到老人在這裏繪畫?(案:此段細寫老人的攤檔,表現了作者對老人作品的欣賞)

再往前走,街道的左邊有個照相攤檔,不少年輕人和情侶在鏡頭前擺出有趣表情和姿勢,把當下的青春和熱血注入黑白照。攤檔右旁站着一名小丑,他頭戴五彩假髮,跳着灰諧滑稽的舞步,把孩子逗得非常開心。不遠處又站着一名魔術師,把玻璃球拋上半空,迷住不少觀眾的心。表演有動有靜,構成一幅獨特的圖畫。(案:此段略寫街上形形色色的攤檔,有助展現出街道的熱鬧)

我慢慢地走着,走到了行人專用區的盡頭,看見一名中年男士拿着咪高峰投入地獻唱。他唱了多首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曲,當中不乏當時得令的鄧麗君等歌星的情歌,吸引不少上班族和老街坊支持。表演者在歌與歌的中間,和一眾觀眾對話,更會唱他們點唱的歌,氣氛輕鬆。(案:此段細寫唱懷舊歌曲的攤檔,為下文作鋪墊)

表演者唱畢《但願人長久》後說:「這天以後,我或許不能再每天與大家見面了……」不少看似是忠實聽眾的中年人和老年人紛紛發出不滿的聲音。他感觸地說:「我只是希望在未來每個周末,也能為大家獻唱。」(案:從表演者對聽眾所說的話中,流露出他對唱歌的熱愛,亦表現了人們對這自由表演地方的不捨之情)

這天以後,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只會在周末的指定時間開放,不少每天也在這裏表演、掙錢糊口的表演者在其他日子要另覓表演地方。短短一夜,我看見很多表演者盡心盡力地為途人表演;又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成雙成對的情侶在這裏照相、繪畫;知音人也在這地方聽到悠揚的音樂。看起來沒有關聯的個體,令這街道變成充滿特色和人情味的地方。

如今在這紛亂的時代,這樣充滿特色的地方得不到重視,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雖說在周末這裏會回復繁華,但誰能保證在明年或數年後繁華不會徹底消失?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上每人以自己的力量,為街道增添一點不平凡氣息。只是,任憑每名表演者如何出眾,吸引到的觀眾如何多(案:病句,宜改為「吸引如何多的觀眾」),他們面對不斷縮小的表演空間,卻無能為力。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能容納公式化商場和大廈,卻容不下一隅饒有特色的樂土?(案:此段肯定了行人專用區的價值,同時反思現實生活,質問為何社會容不下這個具特色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專用區的消失感到可惜)

晚上10時悄然到來,警車開着廣播,要求所有表演者、賣藝者離開。明天晚上,西洋菜南街會變得一片寂靜,沒有誰會記起昨夜的繁華。

在這紛亂的時代,我看見人的力量,也同時發現人的渺小。

【文章經編輯修改】

【點評】

本文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行人專用區,詳略得宜,展現了形形色色的攤位,令街道更顯活力。正正是各表演者的聚集,才令這地方有生氣,呼應了「人的力量」;可是由於政府的規管,令街道將失去本土特色。文中以表演者的無奈之情呼應了「人的渺小」。文末亦加入了個人反思,很好。文筆流暢,描寫技巧不俗。這種文體考核重點在於首、末兩句必須有所銜接,中段內容不能硬套,給人雕琢堆砌之感。

■歡迎學生投稿,篇章需為原創,刊登後可獲林溢欣點評。來稿請連同學生姓名、就讀學校、年級及聯絡電話,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郵寄至編輯部《明teens'》,地址見頁9。電郵主旨或信封面請註明「《明teens'》『搶救卷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