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朗普快將回朝,再度出任美國總統。一般估計,他的單邊主義將引起多種混亂和不安。香港處於中美鬥爭之內,將受到一定衝擊,所以必須與內地一起嚴陣以待、積極應對。不過,我倒有一個不是怪論的「怪論」:美國和世界很多地方也亂,正是香港和內地之機,關鍵是怎樣減少內耗和處理好內部問題?這也是首要問題,強身健體才不怕細菌入侵。忽然記起明代康海的散曲《水仙子》「強的弱的亂紛紛,埋在西郊北邙(可喻西方世界);歌的舞的受用者,休負了水色山光」。既然如此,那就要沉着應對,「風波浪裏把花開」(語出內地電影《紅珊瑚》主題曲《珊瑚頌》)。故引為今天標題。
(1)淺談中國機遇何在
──按目前形勢,特朗普未上台已左右開弓、到處樹敵,例如聲稱要取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此乃天方夜譚。巴拿馬是獨立國家,即使曾依賴美國,但早已是過去的事。只要中國繼續保持與巴拿馬的友好關係,巴拿馬也會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又如特朗普聲稱要取得格陵蘭的控制權,也是獅子開大口的浪言,格陵蘭已表示堅守自身利益。再如美國的緊密盟友英國,其首相施紀賢和其他黨派的頭頭也被馬斯克(世界首富和特朗普的關鍵顧問)不禮貌地罵。中國只要繼續搞好中英關係(最近兩國經濟財金對話達成69項成果),過去未能達到分化英美的目標,如今也許可以走近一步。世界各地「強的弱的亂紛紛」,美國都是始作俑者,中國可趁此機會「風波浪裏把花開」。
──列舉這些例子,只是想說明特朗普錯在到處樹敵,在有意無意之間傷害別國(包括盟友)的利益。那麼,中國早前有沒有犯同樣弊病?即使沒有直接傷害別國,但有否引起別國不安?這不能單從中國角度看問題,也要從對方和國際利益板塊如何平衡發展的角度觀察。當然,各國有自己的利益考慮,難有定論。我提出這一點思考,不是違背國家利益,而是要說明無論哪一個國家,「樹敵」就是自己的最大敵人。中國不妨趁美國到處樹敵之際,對外化敵,對內療傷。
(2)化敵療傷 首先不要內耗
──中國歷史上的內耗事例太多了。古代有伍子胥(勸諫吳王,不納,還被賜死;吳國終被越國打敗)、岳飛(殺敵但被12道金牌召回,無法發揮作用)、袁崇煥(因明帝中了反間計而被凌遲處死);近代晚清有秋瑾(力求改革、爭取女權,愚忠清官李鍾嶽無奈奉命捉拿秋瑾並監斬,其後自縊殉秋瑾;毛澤東年代,兩者後人見面,慨嘆人生)。再近一點的還有潘漢年,他跟香港更有密切關係,負責情報工作,1955年被誣陷,1977年逝世,1982年才獲平反。我說這些,皆因不想痛史重演。
──出現上述慘事,主要因為決策者基於種種原因,扭曲或錯誤判斷當事人(及其群體)的行事動機和性質,不深入查證事實真偽,更不理會決策後果。如今從歷史角度看,當事人的行動其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自強,奈何含悲而死、抱志入冥。
上述問題也說明,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浪費就是人才的浪費。雖然中國人口數以億計,但如果浪費一個有能力的人,那就不是可以用人數比擬的了。從戰略而言,這種內耗就是協助敵人成功的最大助力。今天香港和內地面對西方強敵,若要「風波浪裏把花開」,對這種內耗問題是否要有更清醒的認識呢?
──所以,必須從大歷史角度看問題。官方近年不斷推動中國歷史教育,惟有影響力的人更應重視大歷史。無論從年代的跨度、地域的廣度、事件的闊度、意義的深度,都能幫助他們準確判斷形勢、駕馭風雲。有人說今天大敵當前,不能書生意氣,正所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過,為什麼不可以既爭朝夕,也爭春秋呢?朝夕的事冷靜處理,同樣可以爭春秋;若只爭朝夕,最後失去春秋,豈不是得不償失?
(3)勿因某些改變而加速內耗
──時代轉變,必須適應,正常,但無論怎樣改變也要講求實效。近年香港的變化有得有失,內耗也多;「得」固然可喜,惟帶出一個問題:可否在「得」的同時盡量減少「失」和內耗呢?答案是可以的!關鍵是怎樣做。
其中一個方法是,從長遠效果考慮問題。中國過去有很多事情,原意只是輕描淡寫,產生阻嚇作用就夠了,但後來不知怎的逐漸變成打壓,彷彿感到不打壓就不能阻嚇。結果往往是打壓引發巨大的內耗,還為敵人打出成績。
簡單舉個例:國民黨執政年代,打壓鄒韜奮的生活書店,但生活書店後來反而不斷壯大,成為今天三聯書店的前身。當年有份幫助鄒韜奮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包括他在香港辦報。不久前,在上環太平山街見山書店門前出現的情况,就與當年生活書店受壓的情景差不多。不要緊,幸好官方和讀者都很有分寸,適可而止,起到發出信號的作用就行了,毋須加碼行事。
──另一個減少內耗的方法是,不要把今天的尺度追溯到以前的事情。時代在變,局勢在變,處理方法也在變,與時俱進或俱變,也是可以理解。但市民會多想一層:會不會今天不違法的事情,日後忽然變成(即使不違法)也可追究?這種顧慮就是一種內耗,影響市民對官方政策的信心,從而減少對一般政策的支持。這種無形聯繫將會帶出有形的行為效果,只是不會馬上顯露而已。那時候,內耗已成,原本想達到的效果卻不彰顯,那又如何由治及興呢?
──還有一點很奧妙的,必須撥開雲霧,才能夠看到青天。其實,時至今天選擇留港的人,大部分已隨遇而安,只求生活安定、安居樂業;即使是有不同構想的人(無論是否新聞人物),伴隨他們留下來的是多了一份理智,而不會衝鋒陷陣。很多人願意為香港的價值和現代文明多作貢獻,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只會「銅雀春深鎖二喬」(語出唐代杜牧《赤壁》),既無可發揮,也會繼續內耗。相反,際此外敵當前,更要「撫慰人間招春意,喜見寒梅立雪天」(見笑了,這是我的詩),假如大雪天能讓寒梅,或與寒梅一起互引東風、進退有度,肯定不會成為外敵可利用的內耗紅利。
──最近官場中人不斷學習習近平在澳門回歸25周年的講話。不錯,我也研究學習。所以,我更重點研究講話中提及「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和實踐。此外,我也研究習近平最近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會議上的講話,他強調「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當前反腐敗鬥爭取得成績的同時,「形勢仍然嚴峻複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這也是實事求是、積極面對、減少內耗的表述。官方除了學習習近平的澳門講話,不妨也學習中紀委講話。
還有,時任總理溫家寶2003年來港時說過:「現在最需要的是理解、信任和團結,是信心、勇氣和行動。」他強調這些話不單止是對市民講,「特別是對領導集體講」,可見他語重心長。而這些話永遠不會過時,更適合應對「強的弱的亂紛紛,風波浪裏把花開」!共勉!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