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歡:香港2024年的困與進:展望2025年新篇章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7日
【明報文章】臨近元旦,回首即將過去的2024年,相信每一名香港市民都感慨萬千。這一年裏,香港在各個領域積極探索、尋求突破,社會氛圍總體呈現積極向好的趨勢。
回顧過去數年,眾多官員、專家及社交媒體KOL(意見領袖)從不同角度剖析香港,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均成為研究課題。站在2024年末,我希望跳出固有概念的束縛,不局限於現實困境,來談談香港市民對這座城市的信心。
倘民眾缺明確未來預期 社會發展將受阻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信心」更確切地會用「預期」來表述。預期的高低需在合理範圍,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只有預期穩定,才會產生穩定的行為;只有在可預期的環境中,社會和經濟主體才會積極投入創造與創新活動。例如消費預期影響消費行為、就業預期左右就業行為、生育預期關乎生育行為等。換言之,若多數民眾對未來缺乏明確預期,消極情緒蔓延,那麼經濟與社會發展都將受阻。
聚焦2024年的香港,市民對未來的信心或預期,往往聚焦於切身利益相關之處。一方面是工作穩定性、投資回報、中小企業盈利與發展狀况等,這些直接關係到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也決定着社會宏觀經濟走勢。
另一方面,以家庭和消費者為中心,物價漲跌、繳稅水平、社會福利等因素,直接影響市民的支出和消費意願。據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僅29%的受訪香港消費者在過去3個月家庭收入有所增加,較去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在影響未來6個月家庭財政狀况的主要擔憂方面,60%受訪者擔憂日用品(例如雜貨、燃油等)通脹,57%擔心經濟衰退,53%害怕失業風險。
復蘇慢非最嚴峻問題 關鍵在如何應對
不僅消費者如此,中小企業的營商信心也持續低迷。2024年第三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結果表明,該季綜合營商指數回落4.8點,至42.5點,為2022年第三季以來最低水平。當中五大分項指數全線下跌,「環球經濟」、「盈利表現」及「營業狀况」跌幅尤為顯著。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市民信心乃至整體社會氛圍。
必須承認,疫情之後,香港的恢復速度未達預期。儘管2024年香港維持了一定經濟增長,但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息環境及本地消費市場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經濟復蘇步伐緩慢。緩慢並非最嚴峻的問題;關鍵在於,認識到這些現實情况後,我們該如何應對。2025年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是否應給出更明確的回應?
提振信心 或可更有效助經濟發展
因此就當前形勢而言,對於香港2025年願景,毋須過多華麗辭藻,只要讓市民生活切實改善、錢包鼓起來,便勝過千言萬語。當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投資為重點的財政政策,雖然對本地經濟刺激較為直接、財富流動更為顯著,惟對消費這一經濟薄弱環節的作用見效較慢。
所以,政府在制訂政策時,不妨考慮在未來一年着重實施直接提升家庭信心與支出的措施,或許能夠更有效推動經濟發展。此外,增強本地中小企業信心也是關鍵環節,關鍵在於改善商業環境,並確保政策穩定連貫。
在中國內地,「信心」一詞曾於2008年成為焦點。當時金融海嘯來襲,中國沿海出現外貿工廠「倒閉潮」。中國時任總理溫家寶在紐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一言論給當時社會帶來了對未來的期望;與此同時,更為關鍵的是國家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力支撐。也就是說,政府在認清現實的同時,應及時表態並出台相關舉措,多管齊下穩定市民和市場信心。尤其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只有自身發展方向明確、信心堅定,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外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舊歲磨礪 皆是新春序章
2024年對香港而言,是充滿挑戰與機遇、變化與發展的一年。這一年裏,我們開始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深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重要,也更加明白香港的價值在於其獨特性,包括國家政策和一國兩制制度的獨特優勢、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及歷史文化的獨一無二,這些共同鑄就了今日的香港。
展望2025年,我們仍需更充沛的信心——舊歲的磨礪,皆是新春的序章。新的一年,讓我們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勇氣,告別過往的艱辛,迎接全新機遇。筆者相信在全體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必將續寫繁榮。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