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的建議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7日

【明報文章】在下年度財政預算案還未展開諮詢前,財政司長陳茂波已經急不及待預告:本財政年度的政府赤字將高達1000億元,比原先估算的481億元高一倍。行政長官李家超隨後也清晰告訴市民,政府必須「開源節流」,否則在未來幾年,政府無法達至收支平衡。其實,陳茂波為了减少赤字,早前已經要求各部門在現財政年度削減1%的經常開支。「緊日子」看來還要維持一段日子,到政府財政恢復盈餘才可見曙光。

政府開支中 社會福利佔比最大

在政府各部門開支當中,社會福利佔的比重最大,尤其是政府引入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以及把高額長生津和普通長生津合併之後,社會福利超越教育和醫療衛生,成為政府部門開支中的第一位。2024/25財政年度的社會福利預算開支,是1201.35億元。特首談及政府開支時,也特別強調政府現在用於社會福利的支出,每天超過3億元!政府若要開源節流,首先便應該檢討社會福利。這樣,政府可以如何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政府應否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社福界有兩種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社會福利服務社會裏的弱勢社群,他們沒有經濟能力維持自己的生活,或在市場上購買所需服務,所以政府若是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對他們是雪上加霜;况且福利服務多是供不應求,政府不但不應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更應增加。

第二種意見認為,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再不如早年一樣,針對的盡是社會裏的老、弱、傷、殘,現在社會福利的受惠者未必是基層市民,一些措施更是全民皆可領取,所以政府有財赤,如要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或把資源集中協助較有需要的市民,也算是合理做法;况且隨着人口老化,政府難再承擔不斷上升的社會福利開支。

削減福利開支所應依循的準則

以上兩種對社會福利開支的看法,側重點各有不同,難言對與錯。筆者認為,社會福利開支正如政府其他開支,應隨着市民的需要,可以增加,也可以削減。不過在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時,政府應有明確的準則和優次。筆者姑且提出一些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時所應該依循的準則,供政府參考。

第一,政府應確保市民的基本生活和需要,不會因削減而受到影響。現在社會福利的服務對象,以基層市民為主,所以政府削減開支時,應避免他們的生活受到損害。財政司長也明言,政府不能大力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免得社會出現震盪。

第二,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也可以是資源的調動。政府削減開支,除了節流之外,也可以把省來的資源調去發展其他急需的服務。而政府這樣做,不僅可令資源的使用更有效率,更可不用調撥新資源亦能夠達到發展的目的。

第三,政府在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時必須汲取市民意見,及爭取他們的認同和支持。政府不應假設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必遭市民反對。其實市民更想政府善用公共資源、減少浪費。所以,只要政府提出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的建議有道理,市民不會蠻不講理,更會認為政府做得對。也就是說,司局長在提出削減方案時,必須向市民多解釋。

按照以上準則,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方面,筆者有以下具體建議。筆者根據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關社會福利的資料,先列出各項社會福利預算開支情况(見圖)。

高齡津貼每月1620元 凍結於現有水平

在本財政年度的社會福利1201億元預算開支中,社會保障佔819億元(68.2%)。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綜援、長生津和高齡津貼(生果金)。社會保障的服務個案,估算將達145.7萬宗。綜援和長生津的作用,是保障市民有合理(reasonable)的生活水平,所以難有削減空間,唯一可以考慮的是高齡津貼。

筆者建議(建議一):把高齡津貼每月1620元的金額凍結於現有水平,以後不再隨其他項目調整。高齡津貼在上世紀70年代引入時,也有一點生活補貼的作用,但隨着長生津加入後,高齡津貼只有象徵式的意義,是社會對長者的尊敬,確認他們過往的貢獻。

雖然高齡津貼每年調整的金額只有數十元,但現在領取的長者超過35萬,所以凍結之後,每年減省的支出也是一個可觀數目,對受惠長者的生活不會有影響,也可保留尊敬長者的意義。

60至65歲以下合資格者

每月乘車優惠不逾700元

現在爭議最大的,是2元長者乘車優惠。一些觀點,筆者過去在這欄有討論,不再重複。總結公眾的意見,筆者建議(建議二):年齡在60至65歲以下的合資格市民,他們每月得到的乘車優惠金額不超過700元。換言之,他們每日大約可得到23.3元交通補貼,而以每日4程計算,每程平均可用5.83元,加上他們每程自付的2元,這筆數目應足夠他們出外參加活動、探親,或在所住區內就業。

更徹底的辦法是把合資格年齡回復到65歲及以上,因為2022年初把歲數降低時,事前社會並沒有強烈要求;到了今天,仍有不少市民認為當時的決定是錯的。

但無論如何調整,65歲及以上市民享有的2元交通優惠,不應改變。

「內地養老」 有具體計劃措施

社會保障之後,開支第二大的是長者服務,預算開支164.3億元,佔社會福利開支13.7%。長者服務的開支所以這麼高,因約有3.3萬名長者住於各類政府資助或買位院舍,而他們每人每月的資助金額介乎1.7萬至2.7萬元。即使這樣,現在輪候入住院舍的長者仍以萬計,長者院舍服務涉及的開支將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至於其他向長者提供的社區支援服務,情况也是供不應求,政府難有削減的道理。

為解決長者院舍和社區支援服務長期供應不足的情况,筆者幾年前倡議(建議三):政府必須探討內地養老的可行性,用意是利用大灣區較香港充裕的土地和人手條件,來填補香港長期無法解決的長者服務嚴重短缺問題。李家超上任後,「內地養老」已不再是概念,而是有具體計劃的措施,例如增加選定的內地院舍數目和資助。筆者盼望不久將來,香港居民可安心選擇在內地開展自己的退休生活。

至於其他社會福利開支——家庭及兒童福利、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更生人士服務這3個項目,需求十分殷切,削減開支並不可行。餘下的社區發展和青少年服務,筆者過往討論時認為(建議四):隨着客觀形勢轉變,包括關愛隊的成立、青年人口下降、服務模式改變等,這兩項服務必須重新整合,訂立新目標之餘,更要改變現行模式以切合時代需求;至於能否省卻部分開支,則要視乎重整後的結果。

總括而言,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只是手段。面對目前社會形勢的改變,重整社會福利的目標和成效,才是政府應該做的事。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