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辦後事需4部門穿梭 研一網辦妥 申訴署倡長遠增設醫療指示晚期照顧
倡各部門研應變機制 應對重大事故需求飈
兩巴逾半過海通宵線加逾1元 11繁忙線增逾1.5元
當局稱城巴不加則蝕 議員促監督開源
暫200商店 體育園零售館試業 園方與食肆溝通 冀逢大賽開騷營業加時
花式跳繩「世一」開舖 1/3商店具「運動遊樂元素」
演唱會料5500觀眾 港鐵不加班次
習近平訪澳晤賀一誠 籲支持新特首 肯定現屆「迎難而上務實有為」 賀:撐新班子依法施政
市面保安加強 部分交通受影響
推遙距聆訊 純法律問題上訴程序 擬禁被告出席
初選案黃子悅等14人上訴
何君堯控郭榮鏗林卓廷毛孟靜誹謗 官指雙方須研立會特權法觀點
被問拒資助舞台劇獎原因 藝發局:按程序審批
連鎖零售集團賣假Marshall音響 涉訛稱水貨平售 兩董事兩分店負責人被捕
曾指警不應單憑合理懷疑拘捕 黎智英自言無知
同意曾倡藉「某力量」說服中共融西方價值
稱「女兒入院」借款 男子騙倒21人
3年捕殺 野豬減大半 管理策略料明年上半年完成檢討
非法入境祈福黨涉騙6人百萬
高級督察涉編故事騙同袍借14萬
今年首11月紅館220宗申檔期 拒批183宗 羅淑佩:體育活動優先
浸大機場合辦「瞬間展航」全景展覽
禁建造業「先收後付」 條例通過 合約摒不公平條款 業界稱助解拖數
暫准5200申請 涉3.8萬配額 優化輸勞兩月批逾千宗約萬人
反恐案庭上播片 有人廁所試爆冒濃煙
海關破煙倉 檢38萬支私煙
「免予買起違法事感覺」 大罰款不可免拆僭建物
美籍教師涉電梯偷拍 事主認無目睹影裙底
邱美琪免監禁 債權人終極上訴駁回
表板電線短路 南昌街貨車「自焚」
活在灣區:聖誕節北上遊玩 留意商戶優惠慳更多
【Emily】經濟最困擾 港人開心指數7年新低
【Emily】無人機×煙火×熊貓 下周六西九匯演
【Emily】日本新總領事 獻出亞洲任職第一次
【Emily】廉署又推短片 又致敬王家衛
【Emily】康文署泳灘 都搞「打卡位」
【Emily】勞福局副秘調任廣播處長 繼續AO執掌
幼園家校國教指南 睇奧運奪牌片育自豪感
假學歷風波 警方10月14「黑中介」交內地
一場活動萌新志向 護士轉讀時裝赴「夢想殿堂」
社評:學童自殺個案雖減少 精神健康支援難鬆懈
張炳良:一國兩制之路不能停下來——中英聯合聲明40周年有感
宋恩榮、黃偉信:積極推進人口政策 建設千萬人香港大都會
洪雯:檢討短租制度 為產業發展注長期思維(下)
林筱魯:財赤下23億建兩街市 可出租率僅一成多
梁家權:對AI和新聞業發展的來年展望
陳帆川:英國記者如何用AI「起底」議員
聞風筆動:中央視澳門「一國兩制」典範 成管治香港參考 /文:李先知
馬英九第三次訪陸 宋濤稱家人常來往 渴望兩岸交流 馬:絕對不能打仗
將訪侵華罪證館 馬辦:看慘烈抗戰史
滬推赴台團隊遊 台籲撤政治限制
天安門廣場擬回收國旗 北京徵意見
浙大教師涉偽造劍橋請柬 學生遭英拒簽10年
受賄濫職 江蘇豐縣前書記判囚12年
罰沒收入增 李強:管執法保申訴權
中央農村工作會 習籲「三農」守脫貧成果
社媒打體育飯圈 內媒籲斬利益鏈
河南二手羽球毛扮羽絨 成本1/10
25歲遊戲主播逝世 滬警稱涉經濟糾紛
敘亂葬崗曝光 組織估計埋10萬人 指國家「死亡機器」有系統迫害國民 二戰納粹以來首見
以總理訪戈蘭緩衝區 以軍進駐聯國指違規
哈馬斯放風 以哈有望停火
涉滑板車炸彈殺俄司令 烏茲別克男被捕
美醫保巨擘CEO被殺案 疑犯控11罪
西班牙修假資訊法涵蓋網紅 惹政治審查箝控言論憂慮
瓦努阿圖強震14死 包括兩華人
印度洋法屬地風災後恐爆傳染病
俄兩油輪漏油 污染黑海殃及生物
搭載台衛星 日私企火箭發射失敗
神戶地鐵內女子持刀隨機傷人
港4電子錢包支援微信支付收款碼 針對北上線下消費 付款自動兌換人幣
「超購王」草姬暗盤升近三成 認購1250手才穩獲1手
德勤料明年港IPO集資重返全球前三
恒指彈164點終止三連跌
新世界:網傳不實猜測 全面遵守披露要求
美官據報見港銀金管局 警告勿助俄 財政部副助理部長上周來港 金管局:一貫不評論
美銀指港儲備僅夠用3年 今年靠土地基金撥千億
基建債首認購不足額 許正宇:市場投資選擇多
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成立
彭博:證監查金融公司 涉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拉高出貨
證監按迅速發牌程序 向4虛產交易平台發牌
港交所推「數據平台」提供歷史參考數據
內地10省市推優化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池政策
本田日產研合併 抗衡中美電動車 最終或包括三菱汽車 有望成全球第三大車企
拜登擬查中國成熟晶片 決定權料落特朗普手上
Tesla滬廠負責人離職 知情人士:已完成歷史任務
港鐵拆細東涌東站一期收4標書 長實新地信置南豐參戰
冬至周末兩日9盤共推售近260伙
新港人4326萬購海之戀海景相連戶
THE CENDAS明年上半年落成 料呎租25元
新都城新港城商場聖誕生意料雙位數增長
皇馬巴塞名宿先禮後兵 明晚會師大球場 費高重臨香港「感受到愛」 佩奧爾盼休養充足全力備戰
8名宿先訪國際學校 古華特笑簽死敵球衣
何詩蓓凱旋 先作休息再定前路
福仔暗示離魔在即 英聯盃征熱刺勢再缺陣
足壇快遞:梅迪歷否認故意違禁
電視精選
雲尼首奪FIFA最佳男足 力壓洛迪如願 冀獻家鄉小孩勉追夢
公鹿首奪NBA盃 字母哥膺MVP
東方主場挫啤酒人取東超首捷
慈善攝影展 粉絲晨早8點霸位等見面 周潤發稱「奔七」需護膚
紅館騷開鑼 隔空娶粉絲 劉德華:以後叫我老公
吳鎮宇圓夢揼甄子丹 張智霖演反派嗌過癮
MIRROR新團綜被批「剪得太碎」到喉唔到肺 「地獄廚神」盧瀚霆呂爵安鬥嘴死撐
「音樂情人」鄭子誠難忘「撮合」聽眾 張紋嘉偕男友美國登台無意註冊結婚
胡楓睇兩天王演唱會取經 謝雪心諗計保留新光戲院
【娛樂場】《韓國邊忽好》 唐詩詠跟大學生遊最高學府校園
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公布十五強 《九龍城寨》出局 《全職乖孫》唯一亞洲片入圍
新片《隨身危機》Netflix收視稱冠 姬拉麗莉《黑鴿》英語節目登頂
《龍威小子:傳奇》預告曝光 成龍特訓王璞存打擂台
NewJeans膺「10代」最受歡迎廣告代言人
湯告魯斯獲美軍頒發傑出貢獻獎
【開箱】《星球大戰:骷髏兵團》 祖狄羅聖誕「湊仔」大冒險
毛衣的情感密碼
撲飛季節
世紀.四探城市:從《情書》想起北海道的文學家
世紀.玻璃大叔:百年孤寂是怎樣開始的?
年末港片 話題不斷
拍張照
他人即地獄
湯普森槍殺案的背後(二)
翩然而去
歌有歌命
未經證實
誤解20年
喵喵咪咪麼
牛奶麥皮
小粉人看日子
向小偷學觀察
暮年人生收購合併(上)
梁家權:對AI和新聞業發展的來年展望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9日
【明報文章】一年將盡,又是時候檢討過去及展望將來。每年年底,美國的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Journalism Lab)都會找來一班專家預測來年新聞業發展。這次預測的內容各式各樣,涵蓋了新聞KOL(意見領袖)、科學新聞、Podcast節目、特朗普重新執政下的政治新聞等等。
當然,其中一大主題是圍繞人工智能(AI)對新聞業的衝擊,不少專家的真知灼見值得在此與讀者分享。這些意見大概可分為「新聞製作和應用」、「商業模式」、「人才培育和出路」及「追尋新聞本義」幾類。
AI與記者關係:取代抑或輔助?
首先,在「新聞製作和應用」方面,相信無人會否定引入AI技術將是未來行業趨勢。所以,專家針對的議題已不是應否使用AI,而是應如何適切運用AI去提升新聞製作效率和質素。過去幾年,世界各地新聞機構都持續試驗如何將AI技術與傳統新聞工序銜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Alfred Hermida預計,經一輪過渡期,行業在來年將面臨一個前路抉擇。
這個抉擇牽涉新聞機構如何看待AI與記者的關係。究竟兩者的關係是取代(substituting)抑或是輔助(complementary)呢?前者是指AI會令某些傳統新聞工作消失,例如當新聞機構開始用AI程式編寫簡單新聞(如運動賽事結果、財經數據等),或用AI主播報道新聞時,就會導致記者編制縮減。而後者則指AI技術能夠與傳統新聞製作有機融合,協助記者分析數據、查證事實及抄寫文本。記者的工作未被取代,只是在AI輔助下有所轉化。
Hermida認為,新聞機構的抉擇不會是二元化非此即彼,而會是介乎兩者中間。至於發展方向是偏向哪一邊,情况來年會漸趨明朗化。
媒體怎為內容產品估值 乃重要課題
在「商業模式」方面,於社交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機構的廣告大幅被數碼平台蠶蝕。進入AI時代,新聞行業的財政收入進一步受AI公司衝擊。過去兩年,我們看到許多AI公司在未得到新聞機構同意下擷取其內容產出,用來操練其AI程式,因此引起不少版權利益爭拗,有的能夠達成合作協議,有的卻要訴諸法庭。
新聞工作者Courtney C. Radsch認為,新聞機構如要跟AI公司角力,如何為自己的內容產品估值,會是一個重要的生存課題。新聞機構的內容產品眾多,包括日常新聞內容及過去的新聞庫存內容,當中包括文字、圖片、影音、資料庫等。這些內容的價值各自是多少?用於不同目的之收費又如何(例如賣作訓練AI程式和賣作被AI平台轉載的收費,分別如何)?現時新聞機構仍集中精力實驗AI技術,但將來就同時需要就其內容產品的商業和價格模式開展試驗。
在「人才培育和出路」方面,如上述提到,未來新聞行業必然是朝AI升級方向發展。紐約城市大學的Marie Gilot建議,新一代新聞系學生和年輕記者要盡早熟習使用AI,努力裝備自己,因他們未來的事業發展必然要依賴相關技術。至於為什麼要盡早,Gilot就認為,現時不少AI工具仍是開放使用或價錢便宜,惟這個情况不會持久。隨着AI技術愈趨重要,AI公司或會更改使用條款和調整收費,故此年輕人要趁早把握機會多用。
要培育年輕人的AI素養,得州州立大學教授Cindy Royal認為,新聞教育需與時並進。具體而言在硬件方面,學校要調整課程,加入AI元素(例如教授電腦語言程式)。另外,教師也需調整定位。當現時學生能夠輕易取得AI知識和技術支援時,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導者,而應擔當一個教練角色,職責除了是教授知識,亦包括激勵學生學習AI,及引導他們用正確方法來訓練技術。
關鍵在如何重建新聞人情味
最後,在AI大潮下,新聞學者和從業員也開始反思新聞的存在價值。不少專家認為,隨着新聞製作愈趨科技化和虛擬化,反而突顯新聞報道人性化的重要。當科技變得普及,手作人工產品就變得罕有,因而價值更高。因此在AI時代,記者要突圍而出,關鍵不止在於掌握技術,而是如何善用科技找回或重建新聞的人情味。只有這樣做,讀者才能夠與新聞機構、記者以至新聞內容維繫緊密關係。
有什麼具體做法可以塑造有人情味的新聞?專家的建議包括多做真人直播、記者親述採訪過程和提供獨特新聞觀點,及與讀者互動對話。這些做法都有助增加新聞的真實性,以及記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連結。
總結而言,AI變革只是剛剛開始,很多事情都是未知之數。本文討論的預測會否成真,而香港情况又是否脗合這些預測趨勢,都有待明年持續觀察。
作者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