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恒:投資未來 未雨綢繆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8日
【明報文章】香港作為開放型經濟體,較大程度受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正對香港經濟造成影響。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和全球供應鏈重組,也影響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此外,本港面對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意味勞動力供應減少,同時對醫療和社會福利的需求增大,這使本港競爭力下降。
為應對這些挑戰,政府除了加強鞏固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地位之外,更致力推動科技創新,以尋找經濟新增長點。
各地應對財赤方法不一
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已展開公眾諮詢,然而近期相關討論集中在政府財政赤字。部分輿論認為,政府需採取更嚴厲的財政措施來削減赤字,例如減少開支或增加稅收;但另有部分輿論認為,政府應更多地投資於基礎設施,以促進長期經濟增長。事實上,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下,香港與世界各地一樣面對財赤,而且各地的應對方法都不同。
以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的美國為例,財赤已成為常態。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剛過去的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聯邦政府赤字達到1.83萬億美元,年增8%。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三高,僅次於2020財年因疫情救濟而產生的3.1萬億美元赤字,及2021財年的2.8萬億美元赤字。面對龐大財赤,將重返白宮的特朗普不但無主張大幅加稅,反而主張延續其2017年的稅改措施,減少個人和企業稅負,以刺激經濟增長和消費,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通過提高政府效率、降低不必要開支等手段來控制赤字。
另一例子是阿根廷,該國在削減赤字過程中採取了減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稅收等措施。減少公共支出,往往意味削減教育、醫療和社福等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導致這些服務的質量和覆蓋範圍下降。政府削減開支亦導致政府部門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裁員,增加失業人口。單從數據來看,今年11月阿根廷通脹率降至2.4%,為過去4年來最低,更是10多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財政盈餘。這些措施短期內雖對財政狀况有所改善,但對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質量卻造成影響,國內貧困率一度飈至52.9%。由於基本生活需求開支無法減少,許多阿根廷人感受到的更多是陣痛而非好處。
普遍而言,各國政府制訂公共財政預算時,都會考慮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潛在影響,在維持財政穩定和滿足居民需求之間取得平衡。特區政府應根據自身經濟情况和政策傾向,確保財政健康,同時促進本港經濟可持續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繁榮。
增多元化經濟來源 提高本港韌性
故此筆者認為,我們應以「投資未來,未雨綢繆」角度,配合香港未來3至5年經濟發展策略目標,來制訂公共財政預算。特別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重點可能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療等。全球各地除了加大力度投資相關產業,亦努力制訂相關技術標準,以主導和推動產業的未來發展。為此香港需投入資源培養相關人才,提升生產力和創新能力,確保關鍵技術專利在競爭中領先。
同時,全球供應鏈重組進入關鍵期。香港位於亞洲核心地帶,是亞太地區交通樞紐,這為尋找經濟新增長點提供了良好條件。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保持競爭力,香港應進一步改善港口和機場設施以提高物流效率,並加強與大灣區及其他國家合作,促使香港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橋樑。
最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不能完全排除「黑天鵝事件」風險。面對不可預知的風險,應多樣化投資,減少對單一產業的依賴,增加多元化的經濟來源,以提高本港經濟韌性。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公共財政能夠保持靈活性和適應能力是關鍵,以有效應對和減少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作者是觀塘區議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