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毅:淺談香港農業優先區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明報文章】農業種植在香港歷史悠久,過去培育出不少優良品種,例如元朗絲苗、花腰仔、打鼓嶺雷公鑿、鶴藪白菜等。滄海桑田,農業種植也順應時代步伐,逐步退化為小規模生產模式,零散分佈於新界。儘管今天農業種植對本港生產總值的佔比很低,但文化傳承下,仍有不少人樂於參與。

11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面積說大不大,惟客觀而言,新界是可以提供合適空間讓有志之士投身休閒農業。就此政府推行新農業政策,設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供各界申請,推動本地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近年施政報告亦有農業方面的政策建議。

早前特區政府公布「農業優先區」的建議,指出本港仍然有730公頃常耕農地,在北區、元朗、大埔和離島的優質農地,界定37個農業優先區,涉及980公頃,其中760公頃繼續用於農耕,而220公頃會作為道路和配套用途。

《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由環境及生態局和發展局共同監督。從地圖可見,政府選址避開了發展區及可能發展的地段,例如北部都會區的核心發展區,藉此增強農業優先區的可持續性,反映選址是經過仔細研究。所以,日前有團體批評北都多地包括沙嶺、上下山雞乙、大埔田等農田未納入農業優先區,正正反映其沒能理解政府思慮和政策原意。

事實上,打鼓嶺是北都面積最大的發展區,區內有3個主要陸路口岸,定性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預計本月會公布土地用途建議。可預見打鼓嶺一帶將會為北都提供重要的產業規劃、專上教育用地及大型康樂場地,對香港發展有重要的策略性作用。目前37個農業優先區不涉及打鼓嶺現有農田,反映政府的決定是合理的,亦有助說服北都督導委員會和北都諮詢委員會。

提高常耕農地政策確定性

農業優先區有別於農業園項目,不會涉及政府收地工作。目前新增了農業優先的政策聲明,如優先區農地被提出申請其他用途,政府會循例向城規會提出反對意見。

由於今次政策有發展局參與,相信有助提高常耕農地的政策確定性,及農業優先區的可持續性。筆者試舉例:文件提及農業優先區有680公頃為私人土地,目前業權人給予農戶的租約一般屬短約,今次政策相信可讓農業優先區內的業權人,對發展農地作其他用途有更準確評估,甚至「死咗條心」,有助農戶落實更長期和穩定的租約,藉此增加規模和相關投入的信心,長遠有助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優先區產值。

對農業優先區的3點意見

目前政策還處於諮詢階段,政策仍須當局不斷完善。礙於篇幅,筆者暫提3點意見。

(1)農業種植的基建問題。農業優先區普遍位於新界鄉郊區域,近年新聞都可見新界鄉郊及農田時有水浸。目前政府基金針對農業的支持,大多圍繞設備、技術、大學科研等生產用途,沒能處理農田附近的基建諸如排水系統等問題。

現時新界不少鄉郊地區一直在輪候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但進度緩慢。藉農業優先區預留土地作道路和配套安排,當局可適時考慮與其他部門探討,跨部門理順個別農業優先區水浸和其他迫切的基建問題。

(2)發展區內優質農場的安置。隨着北都發展,須關注發展區內的現有種植業。發展區內有不少優質農場,經營者亦用心投入。筆者有幸跟隨陳月明議員品嘗其中的優質農作物,例如車厘茄,口感清爽鮮甜,勝過超市的海外同類產品;亦有10多種士多啤梨,除了用於採摘銷售,亦是良好的親子教育和活動場所。對於發展區內的優質農場和有心人,農業優先區當中的租賃和配對計劃,應積極爭取他們。

(3)野豬問題。港九新界一直有野豬群,新界數量尤為嚴重,近期就發生了野豬嚴重傷人的罕見個案,令社會關注新界野豬數量及會否更新管控政策。

目前政府允許農田可以設立護欄或圍網,但野豬動輒重達200公斤,不時聯群結隊出沒,假如田內有番薯、甘蔗等野豬喜愛的食物,目前是無法阻止野豬或其他較大型動物進入農田覓食。政府要考慮如何有效跟進新界野豬問題,及減少動物破壞優先區的農田。

發展農業 有助香港向外展示多元

最後,若讀者走入本港街市,多年來街市菜檔都有標榜本地農產品的習慣,例如大大隻字標註「新界菜」,以便市民選擇。筆者由衷相信市民是樂見本地農產品作為整體鮮活食品的補充,而且「本地生產,本地消耗」也是一個減碳的生活模式。

香港雖然不大,惟一定有空間容納農業種植發展,及後亦有助香港對外展示更多元的一面,讓這座國際城市有放鬆及放慢腳步的一面。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