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賢:新任運輸物流局長的挑戰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明報文章】上星期官場迎來大執位,消息似是來得突然,不過其中一個主角——時任文體旅局長楊潤雄被撤換的消息,早已甚囂塵上。而另一名被撤換的時任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在離職前一天,仍然在立法會接受答問,似乎也來得突然。不過現屆特區政府,問責官員講求績效指標,單從啟德郵輪碼頭局面似斷還未斷來看,就可能得見端倪。

料運輸政策不會大變

本文主旨並不是官場變動,主要官員的變遷改動是常態。事實上,近年運輸政策愈見舉足輕重,相關政策局長的更迭,會令施政方向有大變動嗎?似乎未必。新任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長期出任運輸署長、運輸局(包括前運輸及房屋局和現在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除了理應駕輕就熟之外,一直以來的施政方針也跟她脫不了關係,似乎未必會有大轉變。

反觀,林世雄在任局長期間,雖然似乎被認為其政策解說力較弱,但他與前幾任運輸局長比較,爭議相對較小,甚至更受歡迎。例如三隧分流等市民一直翹首以待的良政,恰巧在林的局長任期內落實;而3條過海隧道在此之後,亂子不多,車流也似乎確實趨於平均,得到預期效果。儘管這應是部門數年的努力成果,惟相信或多或少,也有林前局長的一份功勞。

的士服務會否耳目一新? 拭目以待

而長期遭詬病之的士服務,也在本屆政府任內,終於出現一些應該不止是「樓梯響」,或會看到一定轉變的改革措施。除了已實行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車隊計劃也即將推出,但會否令市民和遊客耳目一新?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事實上,運輸範疇項目眾多。而對部分項目,新局長與團隊應及早掌握和提出解決方法,否則這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必將成為運輸政策上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配合的士改革之網約車制度,勢將對的士改革帶來衝擊;市民對現存網約車可能已經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賴性,倘若有重大變動,市民會否無所適從?

市民對運輸政策的需求,已不再單獨是公共運輸或集體交通工具;個人載具和使用,必將是一個討論重點。電動自行車的合法化,本來曾被寄望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但現已臨近年末,相關措施仍未公布。無論是相關載具的使用者,以及因此衍生的行人路權問題,都有急切的解決需要。事實上,行人權益過去較遭忽視。若電動自行車合法化,令「風火輪」在行人路或馬路上會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那麼也應同時一併檢視行人權益。

而早前運輸署曾邀請俗稱「紅van」的公共小巴營辦商,將其路線轉為專線小巴(俗稱「綠van」)路線,被形容為反應冷淡,似乎遭遇滑鐵盧。事實上,小巴行業無論紅綠,所遭遇的經營環境,已屬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並不是「由紅轉綠」就能夠解決。

倘未能解決小巴業問題 市民將詬病

現在不少專線小巴營辦商,除了少數由集團甚至專利巴士公司跨界經營之外,仍然存在不少「個體戶」。而經營者或因股權分散,又或年事已高,對經營有心無力;同時司機年齡也趨老化,除了之前討論過的車長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行業也可能青黃不接。現在不少專線小巴開車不足,正是因為司機告假、年老求退者多。少數集團經營者能夠以「輸入外勞」替補,惟個體戶則根本無辦法解決,其經營環境也日益困難。而現實上,因為地理環境局限,香港仍有不少社區的主要代步公共交通工具是小巴。如果此一問題未能夠解決,將會成為市民詬病之處。

筆者就此曾經提出建議,例如政府應該提供資源或政策工具,提升小巴服務的質量,譬如讓小巴可以有預約服務;又應該容許小巴的行走範圍更有彈性等。過去,筆者所服務社區的小巴服務長期被投訴,成為與運輸署官員討論時的必帶項目,陳美寶局長當時正在運輸署長任上,相信她應該有所留意,也期待她能夠正視。

至於巴士和鐵路,「有問題、有改進空間」早已是老生常談,本文篇幅有限,並不打算討論,不過也在此向局長或相關部門人員進一言:雖然現時就本港交通運輸議題提案者多,惟不是所有都是靈丹妙藥,尤其是網上之言,希望有關方面留意!

作者是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韓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