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顯倫:「失控大象」與「被拴山羊」的寓言——評析校服司法覆核案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31日

【明報文章】法治是一個有結構的系統(structured system),其程序由規則所管理。不過,法官在今年10月8日HCAL 1041/2024一案所頒下的裁決,嚴重偏離了法律紀律(deviated so violently from the discipline of law),那與其說是司法行為,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寓言(fable)。因此有了本文的標題。

訴訟的事實

年輕的阮女士曾是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的學生;畢業6年後她突發奇想,向該校提出訴訟。她為此提交了「表格86」,即《高等法院規則》第53號命令下申請司法覆核許可所規定的表格。按她所說(英文翻譯),她的不滿是「香港學校普遍要求女性學生在冬天露着小腿上學」。她闡述道:「希望法院能夠介入,禁止本港所有學校繼續這個政策……准許或者要求女性學生在寒冷天氣裏穿著厚褲襪或長褲。」

她的「表格86」沒有根據高院規則第53號命令第3條規則第二款第iii項的要求,說明她向學校尋求什麼濟助(relief)。

這並不令人意外。在她的申請中,法律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濟助。她的不滿——無論是真實抑或想像出來——根本無法由法院裁決(not justiciable)。法院不會對諸如校服款式之類的事情做裁決。

而且,學校就是學校,並非如警方之類的公共權力機構(public authority),不在公法的管制範圍之內。簡言之,這個申請完全是胡鬧,就如任何一年級法學學生都可以看到的。

此事情是單方面的(ex parte)。換句話說,這僅是法官與申請人之間的事,看看學校是否應該回應她所聲稱的不滿。答案當然是「不」。根據高院規則第53號命令第3條規則第三款,法官有憲制責任維護有關程序,用4個字拒絕受理此項申請——「駁回申請」。就此而已。

但遺憾的是,這並沒有發生。

確切而言發生了什麼事,只能夠從法官的8頁判辭中一窺究竟。一切都發生在他的隱密內庭裏,他獨自坐着,在文件上處理此事,沒有召開任何聆訊。

失控的大象

在判辭第三段,法官如此說:「鑑於這一計劃提出的挑戰(intended challenge),我向該學校和教育局發出指示(directions),作為『指認有利害關係方』(Putative Interested Party),對有關申請提交初步回應(initial response),隨後我指出我將決定怎樣處理此事。」

法官稱「計劃提出的挑戰」。什麼挑戰呢?該學校沒有在公法上可以「挑戰」的、影響到申請人之權利或利益的行為。

在阮女士「表格86」裏,只有一個建議答辯人——涉事的學校。教育局是如何成為「指認有利害關係方」呢?教育局是一個負責在港制訂和實施教育政策的政策局,於教育局長領導下行事。對於阮女士之申請,局長是一無所知的,就如法官所言(段18):「教育局沒有收到申請人有關學校適用之校服規則的任何投訴。」

那麼該局是如何成為「指認有利害關係方」?跟什麼「有利害關係」?這一切都只存在於法官的想像裏,就像他在寫一個寓言。

建立了這一想像的場景(imagined scenario)之後,法官「指示」學校和教育局就阮女士的申請提交「初步回應」。

法官發出此類指示的權力在哪裏呢?在他席前沒有真正的「當事人」(no actual ''parties'')。在高院規則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法官此項程序。

簡言之,法官的行為就像一隻發狂失控的大象,將管理司法覆核申請的法律踐踏成灰塵(the judge's actions resembled those of a rogue elephant gone amok, trampling into dust the law governing applications for judicial review)。

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如向一隻失控大象尋求答案一樣毫無意義。

在某個階段,法官就「提交初步回應」的「指示」,連同阮女士呈交的文件,一併送到教育局。他們一定會徹底感到困惑——他們從無表示有意成為這訴訟的當事人,但在此案卻被列為「指認有利害關係方」。他們大概有向律政司尋求意見。該部門裏稱職的律師可以立即看到,這事完全是胡鬧。律政司長有獨立的職權,他不是必須聽命於高院法官的僕人(lackey)。

被拴的山羊

然而,就像一隻被高院法官之任性所拴着的山羊(a goat tethered to the caprice of a High Court judge),教育局提交了有關女學生校服的證據(evidence),並透過兩名律政司人員就申請人之案件的「案情」呈交陳辭——彷彿該申請中有什麼「案情」似的。

顯然,唯一恰當的「初步回應」應該是:「教育局對該申請無話可說」,提醒法官按照高院規則之規定,這是他與申請人之間的單方面事宜,由他獨自負責決定是否向申請人批出許可。

上述同樣適用於該學校。如法官在判辭第29段所說:「該學校也認為,其決定沒有接受司法覆核的責任,因為校服規則之實施並沒有或沒有足夠的公共元素,使之有責任被覆核。」

這是極為顯而易見的。那為什麼此申請沒有在一開始就被駁回呢?難道法官自己無法看出這一點嗎?

向法官提交有關校服的「證據」,是沒有效用的行動;而法官一頁一頁地咀嚼這些證據,就更是徒勞。

在虛構中再添加虛構

如上文提過,所有事情發生於文件上、在法官的隱密內庭裏。但判辭帶有這個標題——「在法官高浩文的內庭席前(向公眾開放)」(Before Hon Coleman J in Chambers (Open to Public))。「向公眾開放」?這純屬虛構(pure fiction)。

這是為了令裁決寫入法律報告,向其他法官立下先例的手段嗎?倘若如此,那就為律政司長應該積極介入(actively intervene)添加了一個理由,以阻止這種荒謬事情成為正統(orthodoxy)。

(編者按: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文章標題為本報編輯所擬,原題為「Rogue Elephant & Tethered Goat: A Fable」)

作者烈顯倫(Henry Litton)是終審法院前常任及非常任法官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烈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