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一月談:藝術(六):藝術與政治
文章日期:2019年1月17日

【明報文章】跟讀美學的朋友談到香港的政治藝術,甚少見有深入反省討論。佔領運動後,不少文學藝術家繼續創作含政治色彩的作品,但據紐約時報中文網Mike Ives報道,佔領活動後的藝術作品多表達了沮喪無力感。與此同時,所謂「社區藝術」漸漸興盛。藝術家走入社區,邀請街坊共同參與藝術創作。「社區藝術」原意是從民主角度包容坊眾平等參與藝術創作,肯定社區為本區居民生活及交流發聲空間。但如周文慶所言,社區藝術漸被扭曲成為街坊餘暇活動:大多是社區導賞、蒐集本區特色,然後大家合伙做些「作品」。概括而言,在香港,藝術與政治的聯繫,只限於直接以文學藝術手法去表達政治觀點意見;而社區藝術則多是「去政治化」,以藝術包裝的閒娛活動。藝術與政治的關係,若依法國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的理論,實在沒有那麼簡單。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