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
文章日期:2016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人們多愛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來比喻教育工作。兩句出處分別來自孟子《盡心》篇中講到五種君子教育的第一種:「有如時雨化之者」及杜甫《春夜喜雨》一詩的開頭四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比喻是指教育應如春天季節的風雨,細得溫柔,靜得無聲;最後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何以要用這樣的一種風雨來比喻教育?清代的仇兆鼇從反面來說明:「雨驟風狂,亦足損物。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中國的道理,往往就隱藏在這種只可意會的含蓄之中。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