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信箱﹕5**精英教路 通識要「keep住溫」
文章日期:2014年1月23日

【明報專訊】“ 新一屆文憑試快到,Dr DSE訪問了3名2013年文憑試通識科考獲5**的學生,他們有何溫習心得? ”

◆劉珈汶(Carmen)

現就讀﹕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一年級

Carmen說通識科考試重時事,自己會儲下應考前一年的重大新聞,因為「很大機會考」。她看報紙時會留意標題和新聞重點,「邊看邊想如果以此出題會怎樣問,答題又如何答」。另外,操練過往試題有助熟習題型,但題目引用的新聞未必是最新,如遇到相近的主題,Carmen會將較近期的新聞套入題目加以思考。

Carmen指出,通識科知識很靠平日累積和上課吸收,並熟悉答題技巧和框架﹕「引言要有鮮明的立場,內文寫3個正論後要有1個反論,再於反論的同一段中做駁論,然後是結論。」她「教路」每段要集中一論點,每個論點要有中心句,後有論證;寫反論時留意「反駁位」,「你也可以同意該駁論,但結論要交代其影響程度不及3個正論大,所以你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不同意……」。

另外,Carmen說首要小心審題,留意「問題詞」,例如「談談」和「評論」不同,「前者可以無個人立場,後者則須有」。第二不能忽視題目提供的資料,當中往往提示答題方向,「就算題目指『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即可引用資料以外的知識作答,但舉例時也要盡量引用資料」。漫畫題、圖片題很難看一眼便知發生什麼事,且容易誤解,Carmen會特別留意細節,「例如作者、標題、文字等,有時會得到提示」。Carmen笑言數據題最簡單,「我通常會做數據比較、寫出準確的數字」。

考模擬試和study leave期間不用上課,Carmen保持每日抽一至兩小時做兩三題通識練習題,訓練答題技巧,「老師說我們肯做他就肯改,有時我和同學寫完也會交換看」。除了勤練習,她也會重溫中六的小測卷,「總結往績,我通常是漏寫中心句或例證不足,重溫可警惕自己勿再犯」,另外寫字要快之餘答題也不能寫得粗疏。

◆董浩峯(Albert)

現就讀﹕中大社會工作學系一年級

Albert表示通識科很靠平日「keep住溫」,例如中六時他每星期都有小測以操練答題技巧。他在study leave期間,平均每星期抽半日至一日溫通識科。他喜歡回學校溫習,一來可以和同學討論題目,也可減少上facebook的誘惑,「老師有『貼』題來出練習題,我做完他會批改」。Albert着重溫習答題技巧、框架、如何分析數據和概念,「概念不用死背解釋,能用自己文字寫出來就可以了」。

各單元中,Albert覺得「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最難,因為理論多、感覺空泛,例如艾力遜(Erik Erikson)的「人生八階」等重要理論一定要識,他也會多看此單元的題目。不同題型中,他認為比較題最難答,「首先要綜合出可以從哪些角度出發作比較,再來要兼顧不同的觀點」。另外寫駁論時要避免自相矛盾,所以平時要多思考、多練習,充實觀點,「如果真的想不到如何反駁反方觀點,唯有寫『雖然有一個壞處,但好處更多,所以……」。

◆張愷晴(Heidi)

現就讀﹕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一年級

卷一常要處理數據、圖片或漫畫,Heidi覺得漫畫題最難,「漫畫或圖片內有文字就一定先看字,再看人物在做什麼,勿放過任何細節」。漫畫題難在解讀背後的象徵意義,「我一般用三部曲﹕首先是描述漫畫,然後寫其象徵什麼,最後寫出該象徵意義和題目重點有何關係,令答案更有深度」。面對一堆數據時,「要先看數據圖表的標題,分清楚X、Y軸代表什麼,再看有哪些數據特別突出或差距最大」,Heidi認為只要冷靜分析,數據題其實不可怕。

在答卷二長題目時,Heidi習慣花5至10分鐘選出自己最有把握的題目。審題時她會用不同的符號記下重點──例如題目類型(如問「多大程度上同意」)、答題方向(如「不同持份者如何回應」)等,同時用列點形式簡單寫出論點,當是答題大綱,避免離題。

答題時想做到「多元角度」,Heidi的貼士是記住「不同持份者」、「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教育等不同面向」、「短期/長期」、「物質/精神」、「國內/國外」等不同的答題方向;論證時除了引用資料提供的例子,也要嘗試加入一些自己的知識,以示有較闊的眼界,並記緊寫出該例子與論點的關係。

答卷時間不夠怎辦?Heidi笑說﹕「例如我想到3個論點,會先把握時間將這3個論點連主題句在答題簿上寫出來,每個論點之間留空數行,然後才回到第1點加以闡述。」Heidi覺得這可讓評卷者知道自己思考過,只是不夠時間作答而已,或許失分不會太嚴重。

■DSE信箱歡迎同學提問,來函請提供姓名及聯絡方法﹕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2595 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