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實戰場﹕首輪發言要完整
文章日期:2015年1月9日

【明報專訊】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中文教育委員會早前舉行「中六學生口語溝通演練」活動,安排教區內逾20所中學部分中六生一同練習,並邀請中文科教師袁漢基擔任評講嘉賓,部分參與的中學中文科教師亦有協助點評,助學生考好卷四!

題目:學校計劃為中一生設立課外活動,希望藉此弘揚傳統文化。你認為哪項最合適?

武術 書法 棋藝

1分鐘首輪發言:

1號:我覺得我們的討論重點,應該是評核3種課外活動對中一生的吸引力及成效。我個人認為,棋藝比較合適,因為棋藝是中國人的智慧,同學進行棋藝活動時,對中國文化智慧會有認同感覺,加速智能發展,令他們熱愛這種文化。而且棋藝有比賽,他們小學時又可能已接觸過,大家對它有一定認識,在這個競爭之下……(時間到)

2號:1號同學指應該宣揚棋藝,我對他的觀點有點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當中講求如忠君愛國等思想,所以我認為應以歷史為重點,我主張推崇、介紹書法予同學。書法是當時文人學字、學知識的必要工具,而且寫字會學到如何調墨、磨墨、正確執筆;另外可培養耐性,同時可以提高他們對君主,或者待人處事的信心。

3號:……中一同學由小六升上中學,他們可能(仍然處於)比較活潑、可以更成熟的階段,應該從3個標準去訂立(開設哪項活動):第一是朋輩,第二是尊師重道,第三是學習態度。從這3個標準看來,武術是最適合。首先從朋輩來說,武術(練武者)用手抱拳,代表承讓、包容,就好像朋輩(關係)應該要和而不同,宣揚了傳統文化。而武術正正可以令到活潑的中一生認識……(時間到)

4號:我同意剛才3位同學提出的一些準則,但中一生大概12歲左右,從需要老師較多規管的階段到較獨立的階段,面對這種改變,需要學懂如何思考、獨立。我認為棋藝比較適合,棋藝包括圍棋、象棋等,而且(活動推行)可行性及對同學的吸引力都較高……只需要買些棋回來,有個課室就可以(舉行活動),不需要有導師在場,可行性較高。

5號:或者我先作簡單疏理,1、4號同學支持棋藝,原因是棋藝除發揚中國文化,亦可培養中一生智力發展及獨立性;2號同學認為應選書法,令中一生明白到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以及培養耐性;3號同學針對中一生活潑的特性,認為應選武術。而我就認為,應該以棋藝向中一生弘揚中國文化,因為棋藝一直在傳統文化中非常具代表性,更能夠符合他們的個性,因為中一生都較貪玩及好動……(時間到)

【袁漢基老師點評】

(1)5名考生均用盡1分鐘,但1、3、5號未講完個人內容。另提醒1號需「佈好個局」、清楚解釋、界定題目,「『傳統文化』包括什麼?亦沒有提到希望從哪幾方面入手討論」;2號未有解釋書法與忠君愛國思想有何關係;3號有較清晰的討論框架,惜未有進一步發揮及帶領其他人循框架作討論。

(2)眾人中以5號表現較好,「他疏理了前面4名考生的意見,做了5號考生要做的事」,亦有提及「弘揚傳統文化」此重點。

(3)縱觀而言,考生們予人訓練不足之感,如說話內容佈置、設計未見系統,思路不夠清晰;其次是同學應練習到1分鐘就說完要說的內容。

(4)4號及5號考生提到因計時器放側了,看不到時間,「如考試遇上此情况,必須(向考官)提出,這是你們的權利啊!」

【表現達成共識意向最重要】

節錄#1

3號:回應4號同學指(中一生)好動,武術正好對應好動此特性。可能你會覺得武術是暴力、(與)打架(有關),但中國武術不單是肢體上行為,更是一種精神所在,例如太極其實有陰陽互配、包容、如何(跟人與自然)去相處的態度在其中……

5號:(3號同學未說完)不好意思,回應3號同學,沒錯,武術的確更加適合活潑的中一生,但要注意中一生思想還未成熟,如果教武術,他們可能會以此傷人。而且中一生生理發育未完善,可能會受傷,如扭傷或骨折……武術當中的陰陽理論,棋藝一樣可以傳達,如圍棋的黑、白棋,就正正反映了道家的陰陽思想……

2號:我想補充4號同學所說、覺得書法沉悶的說法,5號同學亦提到中一生心智未成熟,我覺得這時正好教他們書法。因為書法可培養人的耐性,而培養耐性需要從小做起,在中一生「未定性」時就教他們書法,可培養他們耐性,將來對人處事會有所裨益。

節錄#2

5號:……其實(是否因為)中一生活潑好動就需要培養耐性?如果我們一定要在中一階段就要求他們這樣(指靜心學習書法),可能會物極必反。現今社會有不少「怪獸家長」強迫子女參加不同興趣班,子女可能不感興趣……(最後)他們更加失去耐性、失去興趣。

4號:我也同意5號同學所言,我們不應該強迫中一生參與課外活動。因為這個課外活動是強制形式,所以我們更加應該考慮他們對哪些項目感興趣……剛才5號同學提到武術具危險性,(中一生)自制能力低時可能會打架,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武術為何可行性低,是因為中一生做任何活動都須得到家長同意,如果同學發生事怎辦?……

3號:……我覺得考慮(同學會否)受傷都很重要,但如孟子說「必先勞其筋骨」(編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俗點說,孩子「跌吓跌吓就會大」,(練武過程中)他們會學到刻苦耐勞,好像學洪拳,不是一朝一夕就學成,要慢慢長進。(日常)學習也一樣,所有東西不會一學就明。

1號:同學說到武術有很多好處,如尊師重道、培養耐性、令學生體格強健等,但武術有其危險性;棋藝一樣能教學生尊師重道、有耐性等,危險性卻較低……如果要增設課外活動推廣傳統文化,我想棋藝較合適。

【陳惠珍老師點評】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1)5號在首輪發言未講完立場,小組討論甫開始,立即緊接補充:「或者先讓我補充剛才首輪發言的一些觀點……」討論過程中,他亦因誤會3號已說完意見,不小心搶白,有壟斷發言之嫌。

(2)考生須留意時間,若想再補充,「可以說『現在是自由討論時間,但……』,起碼要讓考官知道你已清楚首輪發言時間已完。」

【袁漢基老師點評】

(1)整個討論有論及所選項目對中一生的吸引力及可行性,這方面考生做得不錯,惟未有再闡釋所選項目如何吸引;又如4號提過可以棋藝比賽吸引中一生,「大家仔細想想,另外兩項是否就不能比賽?但沒有人能回應這點」。

(2)部分考生曲解題目,如題目只要求考生為中一生選擇課外活動及解釋原因,4號卻自行將課外活動加上「強制學生參與」的意思。

(3)另一重大漏洞是沒深入討論弘揚傳統文化,「臨完結約分半鐘前考生有積極談到傳統文化,可惜最初沒人界定傳統文化,到最後已難力挽狂瀾」。

【備試錦囊】

■ 討論着重與人溝通,各考生發言次數達3至4次最理想

■ 共識題在於全組人一起就一題目達成共識,討論快要完結時仍未有結論也不要緊,最重要是過程中表現想達成共識的意向

■ 較文靜、斯文的同學,如不想被其他考生搶去發言機會,不妨多用身體語言,加強表達意見的效果

文、圖:陳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