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卷二﹕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文章日期:2014年6月11日

【明報專訊】欄目簡介: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YY Lam)每期點評學生作文,點出文章優劣之處,教大家從實例學習卷二技巧

題目:我曾參與一次活動,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

閉上雙眼,腳踏着的,是溫暖的沙粒;耳聽到的,是浪濤聲;眼看到的,卻是如垃圾堆填區的沙灘。從前的我愛亂拋垃圾,認為既然人人如是,我亦無不妥。(案:可改成「我這樣做亦無不妥」)但那次活動,讓我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陣陣微風吹過,我的思緒慢慢回到活動當天…… (案:倒敘法,留下懸念,吸引讀者追看。文章開始先描寫了一個美麗的沙灘,但當我睜開眼,眼前的沙灘卻如堆填區,當中的落差成功吸引讀者)

那天,我和一心參加了「全民清潔沙灘運動」,我本來無意參加,但因一心不斷推動(案:「推動」可改作「邀請」)才勉強答應。剛到達沙灘,那兒像剛被龍捲風吹襲,混亂不堪,破爛的塑膠袋、剩餘半瓶汽水的膠樽、被壓扁的紙包飲料盒等佈滿整個沙灘。一心看到此情景,斥責說:「香港人真沒公德心!究竟有否考慮別人的感受?」我覺得他的反應有點可笑,大部分人都這樣做,何必大驚小怪?

接着,冷靜下來的一心給我遞上手套及垃圾袋,「我們開始清潔吧!」我埋怨:「真是件苦差!」一心語重心長地說:「那些清潔工人每天都做着這些苦差,快點動手吧!」我無奈地向這個「堆填區」邁進,沙灘上遍佈垃圾,散發着酸酸臭臭的味道。我心裏叫苦連天,為什麼要做這些厭惡性工作?聘請清潔工人就是讓他們清理垃圾的!(案:內心獨白,展現「我」的心態 )可是沒有人聽到我心裏的吶喊,只好硬着頭皮開始清潔。

我一手掩着鼻子,像機械人般僵硬地彎下腰撿起已發霉的飯盒,那股酸臭味令人惡心。我迅速地把它丟進垃圾袋(案:動作描寫,從「掩着鼻子」、「像機械人般」、「迅速地把它丟進垃圾袋」等幾個簡單動作,反映「我」對執拾垃圾的厭惡),不耐煩地嚷着:「這件苦差何時才完結?」此時,負責帶隊的陳老師感慨地說:「如果香港人都能夠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想想清潔工人的辛勞,他們就不會隨便亂拋垃圾,大家也不必這麼辛苦了。」她這番說話有如暮鼓晨鐘,使我大徹大悟。

人對於自己厭惡的事,總想千方百計把它推給別人,就如他們不想到遠處丟垃圾,但我們有否想過自己希望怎樣的生活,別人也同樣希望那樣的生活?(案:此句用語一般,可改作「人對於自己厭惡的事,總會想盡千方百計把它推給別人,就如我以前不願到遠處丟垃圾,便隨地亂拋垃圾。可是,那時的我又有沒有考慮過清潔工人的感受?」)不願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我們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這個道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案:點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它履行在生活當中?(案:「履行」用詞不當,整句宜改作「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生活中實踐?」)(案:此段內容呼應了題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部分,交代我因老師的說話而「醒悟」,令我的心態有所改變。段尾善用反問,反思他人的同時,亦流露出我的悔疚)

我默默執拾垃圾,此時一心又抑壓不住怒火,「香港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真是自私!」他一語道破我過去的行為,以前我罔顧他人感受,沒想過低着頭、彎下腰為我們清理垃圾的清潔工人是多麼勞累。(案:內心獨白,與文章開首的心態形成對比)或許會自私地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上,卻從來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他們的感受。(案:文句不順,可改作「當我們自私地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身上時,有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過他們的感受?」)我們要換位思考,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強加於別人身上。

活動完畢,沙灘回復整潔。雖然我十分疲累,學到的卻比付出的多。所謂「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要以對自己的標準對待別人,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真義。人就如攝影師,站在不同位置,拍出來的照片就有不同角度。(案:此段更進一步地反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令文章內容得以深化)

微風呼喚我回到現實,看到眼前的沙灘景象,似乎只有我領悟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其他人仍是罔顧他人、自私自利……

【點評】

本文敘述流暢,善用人物描寫呈現人物的心態,從而展現人物的內心變化與心態的改變。文末更進一步,反思如何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深化文章內容。整體表現不錯,內容緊扣題目,惟部分文句不通。這題目必須注意「覺醒」一詞,同學必須帶出自己情感的轉變方算緊扣題旨。

■歡迎學生投稿,篇章需為原創,刊登後可獲林溢欣點評。來稿請連同學生姓名、就讀學校、年級及聯絡電話,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郵寄至編輯部《明teens'》,地址見頁8。電郵主旨或信封面請註明「《明teens'》『搶救卷二』投稿」

【文章經編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