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新學年剛開始,但今年圍繞教育界的卻是縮班「殺校」新聞。儘管教育局長否認有「殺校」,只是鼓勵辦學團體透過學校合併整合資源,惟同樣不能否認的是,本地學校數目將持續減少;但同時又有人在大陸設立開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對於各種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令很多國家關注倚賴進口的風險,希望能建立部分自給自足的供應鏈。有香港公司研發的水耕貨櫃箱連續接獲多個國家的客戶訂購,預料本月運出第一個到日本後,稍後會開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對於各種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令很多國家關注倚賴進口的風險,希望能建立部分自給自足的供應鏈。有香港公司研發的水耕貨櫃箱連續接獲多個國家的客戶訂購,預料本月運出第一個到日本後,稍後會開
【明報專訊】香港書展噚日開鑼,房屋協會推出全新嘅75周年教育桌上遊戲「宅星鬥士」,鼓勵年輕一代從遊戲學習香港房屋發展知識,同埋了解房協作為「房屋實驗室」嘅建屋里程碑,公眾喺書展期間都可以試玩。
【明報專訊】唔少新界過渡房屋選址偏遠,住戶入住後要買家俬買餸可能都有困難,喺新界有4幅過渡屋地皮嘅新世界發展噚日就宣布,同周大福慈善基金、微軟香港、HKT、Pricerite實惠4間機構或企業合作,打
【明報專訊】機電工程署計劃未來到數十間學校宣傳,並招募中小學生加入「機電青少年大使計劃」,其中上周在元朗商會中學辦講座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工作坊,讓中一生參與。主持講座的機電工程師蕭曉
【明報專訊】2022/2023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昨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共收到88份提名,共26名教師於「科技教育學習領域」、「常識科」及「訓育及輔導」(包括升學就業輔導)3範疇分別獲頒卓越教學獎及嘉許狀
【明報文章】粵港澳大灣區有龐大的發展機遇。在去年施政報告,政府提出恒常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下稱大灣區)工
【明報文章】踏入暑假,以署任身分開會的機會多了,接觸到的議題都比較宏觀,例如各種五年計劃、長遠發展藍圖。最常聽到的,不算很出乎意料地總有兩個關鍵詞︰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與可持續
【明報文章】STEM教育發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現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教育策略。推行STEM教育的目的,在國家和政府層面,是開發創新科技,提升綜合國力;在國民和個人層面,是提升創意思維,加強解決問
【明報文章】香港出生率持續處於低位,再加上過往兩年出現新一輪移民潮,導致本地適齡學童人口呈下降趨勢,亦在不同社會因素影響下,「殺校潮」又再度重現。於上周六,有被拒開辦2023/24學年小一班學校的部分
【明報文章】在港島南區一所學校,看了一堂由電腦科和科學科老師合作設計的初中STEM課,課題是「鋁合金散熱器探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透過測量導熱性和導電性,探討電腦使用鋁合金作CPU金屬零件的原因。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