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波:夏寶龍講話多個新提法的箇中奧妙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5日

【明報文章】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高度理論自覺的政黨,不僅善於總結過去的實踐以豐富理論,而且善於運用理論以指導下一階段實踐。而中共領袖在重要政治時間節點的講話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提出的新論斷將成為未來相關領域政策的根本依循。

學習貫徹領袖的重要講話,實質上是一種政治動員,以此統一思想認識、形成新共識,進而在實踐層面保持一致、發揮政策合力、追求效能最大化。一般而言,領袖就某個領域的重要講話,會由相關領域的主要領導者負責解讀,輔導該領域的官員領會重要講話所提出的新論斷,進而對相關領域的工作做出新部署。

明瞭這一政治邏輯,方能認識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儀式上講話的重要;方能認識到本月9日夏寶龍在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專題輔導學習貫徹習近平這一講話的實質意義。

需特別指出的是: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雖是在澳門發表,但並不僅僅是就澳門而言的,而是就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整體而言的。夏寶龍在講話中即指出:習主席有關橫琴開發建設、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論述,「對香港、澳門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習近平主席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提出『三點期許』和『四點希望』,這些重要指示精神同樣適用於香港」。

夏寶龍講話中的新觀點、新提法,傳遞清晰的政經信號,預示着港澳下一階段治理與發展的方向及重點,因而勢必攸關每一名港澳居民的切身利益。筆者在此嘗試做一些粗淺解讀與分析。

首次提出「堅定兩制」

「堅守一國之本」是中共一國兩制理論的一項根本性論述,最高領導人在重要講話中始終強調,可見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夏寶龍此次講話不僅強調必須堅守「一國」,同時還提出一個此前從未提過的新提法——「堅定兩制」。何謂「堅定兩制」?即「尊重兩制差異,發揮兩制之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有關「兩制」的論述一般表述為「保持香港、澳門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而夏寶龍此次講話則首次提出「三個保持長期不變」——「保持香港、澳門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保持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長期不變,保持香港普通法和澳門歐陸法制度長期不變」,即新增了國際經濟地位與法律制度這兩個元素。這是新時期在制度層面,對港澳國際化比較優勢的深刻認識與總結,也預示未來將更重視港澳的國際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和普通法或歐陸法制度,在這些領域做出新部署。

2022年習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即罕有地兩次提到香港普通法制度,顯示出對保持香港法治特色及其保障的營商環境和權利自由的尊重、重視。國際調解院即在這個背景下落地香港。夏寶龍此次講話明確指出,「香港要保持普通法制度,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國際調解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強同世界各地展開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明確國際調解院建設是香港參與全球治理之重要抓手。

由此觀之,中央未來勢必會在推動港澳強化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方面有新作為,很可能在用好港澳的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方面形成新機制。

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的內涵

對制度的深刻認識,目的是發揮制度優勢。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夏寶龍在此次講話則說得更清晰,「最大限度對內對外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而且要求港澳「內聯」、「外通」兩頭都要到位。「兩頭都要到位」也是一個全新說法,值得重視。

發揮「內聯」優勢,不僅是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也應包括善用整個祖國內地的廣闊產業腹地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還應包括對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更明確的是,香港的發展不僅要善用「兩制」優勢,還要時刻記得,學會善用「一國」優勢,用國家力量來支持香港發展。如是方為「內聯」到位。

發揮「外通」優勢,不僅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更重要的是運用好港澳「順暢對接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這一優勢,「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出台後,香港社會圍繞「三中心一高地」的討論較多,而對於「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的討論則較少。有關港澳的這段論述,放在《決定》第七章「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港澳很多論者並未細思箇中深意,並未體會到中央高度重視港澳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功能。

夏寶龍此次具體指出港澳要發揮「順暢對接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優勢,這正是「國際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及港澳法治特色的核心所在,體現出港澳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制度型開放中的特殊地位與優勢,形成「港澳所長」與「國家所需」的交匯點。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與建樹,方為「外通」到位。

夏寶龍在講話中強調,這些「內聯外通」優勢「絕不能褪色、不能閒置,必須加強,更好發揮作用」,可見中央對於「對內對外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的高度關切和殷切期盼。

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離不開具體的載體;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正是體現制度紅利的具體載體。值得注意的是,夏寶龍在此次講話3次提到「北部都會區」,這是以往所沒有。

三提北都的啟示

講話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提到北都,都是將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部分,與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重大平台並列;第三次提到北都,則作為中央對香港特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的「希望」之一。顯然,北都不僅業已進入中央視野,而且是作為「開拓發展新賽道,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抓手,受高度重視。

夏寶龍根據習主席對橫琴合作區發展的把脈指向,在講話中系統闡述了如何推動港澳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工作方向層面,他提出「兩個敢於」:「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具體體現於制度創新,即在這些合作平台上「加強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兩接」(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向。

在具體路徑層面,一是「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以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一是「着力推動跨境人員、物資、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動」,以加速推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

在檢驗標準層面,他強調習主席在橫琴考察時提出的「三個要看」,「也是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須遵循的」。所謂「三個要看」,具體來說就是要看有否以實招推進產業多元發展、居民生活就業便利;要看制度創新方面有否突破;要看市場一體化建設方面有否先行先試。

北都同樣作為一國兩制下制度型開放的新高地,要推動具有一國兩制特色的高水平開發建設,而不能簡單照抄一般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模式,也就同樣要以「三個要看」作為發展建設成效的衡量標準,即必須尋求制度創新、加快實現市場一體化,從而推動香港經濟多元發展、改善民眾生活就業情况。這是香港主政者與工商界應高度關注的。

在深入認識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基礎,明確以對內對外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為目標,於包括北都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積極尋求制度創新,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國家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應是理解夏寶龍此次講話的一條主線。倘如是,則中央對於港澳的戰略部署與未來重點任務,也就呼之欲出了。

作者是香港正思研究院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