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病人深圳直送屯門醫院 先例應擴展其他範疇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1日

【明報社評】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下稱試行計劃)去年11月30日起試行,昨日首次有一名香港病人,由深圳用救護車送到屯門醫院就診,成為首名無需落地過關,無需轉運的直接跨境病人。此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卻要廣東省、深圳市和香港特區三地政府18個部門,通力合作突破法律框架才能完成的「壯舉」。希望此項突破框架的舉措成為先例後,今後能夠盡快由單向變成雙向,由試行變為慣常,成為更方便、更便宜的安全轉運病人安排,甚至擴展至其他適切的範疇,能夠造福大灣區人民。

應擴展到雙向及其他渠道

兩地醫療通行標準要研究

目前有幾十萬港人在廣東生活,他們當中不少是選擇在內地享受退休生活的人,對於醫療服務有特別的需求。雖然內地醫療服務水平近年有大幅提升,也有香港的醫療機構在內地提供門診和住院服務,在內地就診已經十分普遍,但港人由於各種原因,包括家人探視方便,或者某種疾病需要熟悉病人病歷的醫生照顧等等因素,希望從內地送回香港就診。

沒有試行計劃時,由內地醫院將病人送到關口,須轉交香港救護車送到香港的醫院就診。雖然病人無需按普通旅客過關程序,但還是需要從一輛救護車轉到另一輛救護車,費時失事,也為病人帶來額外的負擔,一旦出現意外,未能即時轉送,還會有耽誤迅速送達的醫療風險。

醫管局對這種「很不理想」的轉送安排感到不妥,經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議,將轉運徹底改變成直接送達,打通各種關卡,制定出無縫銜接的程序,並且為此進行過兩次演練,昨天終於應用在實際需要並且符合條件的港人病人,一舉創下成功將病人從深圳直接送到香港醫院的先例,歷時只需40分鐘,應該算是十分理想的做法。

醫管局在介紹有關安排時,感謝廣東省衛健委、港澳辦、公安廳、深圳市衛健委、海關、邊檢、口岸辦、急救中心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內地9個政府部門,以及香港醫衛局、運輸物流局、保安局、衛生署、運輸署、消防處、入境處、警務處及海關等部門。這個冗長的致謝名單,背後反映一個情况,就是一輛救護車從深圳到香港,病人無需落地過關的簡單舉動,竟然要驚動18個政府部門,殊不簡單。

既然已經打通18關,深圳與香港各有關部門就有了一套既定程序,今後再有類似的要求,就可以順理成章按既定程序重複使用。而且相信,深圳灣口岸可以做,深圳其他口岸也可以做,並且可以擴展到港珠澳大橋等口岸,也不成問題。希望這套安排,也可以盡快延伸到其他轉運的渠道,諸如飛機轉送,則需要內地不同城市的機場口岸,也能熟悉這套做法。然而,需要打通的關卡,並不止於口岸執行的各種通關程序。

這次轉送的病人,來自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該醫院使用香港標準,包括各種檢測的醫學指標,病歷的保存,以及醫護人員的資格等等,都能夠跟香港醫院無縫銜接。若然病人來自內地其他醫院,其所實施的各種做法與標準,與香港仍然有很多不同,希望醫管局與內地有關部門,及早進行商議,制定出一套兩地普遍通行的做法,一旦遇到突發情况,也可以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將病人從內地其他醫院以無縫銜接的方式盡快直接送到香港醫院就診。

轉送病人打通18關成先例

灣區其他範疇需暢通無阻

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人員往來愈來愈頻繁,內地人來港工作、升學以至旅遊的人數,不知凡幾,他們一旦染病,出於同樣的原因,也有需要從香港送到內地醫院就診,所以無縫銜接的病人通關安排,不但需要從內地送港人到香港這個單向做法,還需要適用於香港到內地的雙向安排,相信同樣的通關安排,不會因為通關的流向而有所障礙。

病人運送需要的不但是救護車服務,危急病人需要醫護人員沿途照料以及應對突發需要,這次「首例」收費近5000元人民幣,不能說是過高,但不能成為有病人因為負擔不起而不能享用這項服務的障礙,特區政府應該設置一個機制,為有經濟負擔的病人提供補貼。

深圳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運送一個病人這麼簡單的事情卻變得這麼複雜,確實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醫管局能夠想到病人的實際需要,提早設置一套可行的做法,方便病人轉送就診,功德無量。希望這次首例也是一個演練,不但能夠為日後成為恒常機制奠定基礎,也為將來可能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大規模轉送病人制定預案。

大灣區內病人轉送只是粵港兩地頻繁交往的一種需要,醫管局以及粵港兩地各政府部門有預案、有演練,一旦啟動即順利執行,成為可以借鑑的機制。希望粵港兩地政府部門舉一反三,審視兩地人民在生活、升學、經商等各方面可能遇到問題,打通各種關卡提供方便和適切的服務,造福兩地人民,也為兩地人民在大灣區內暢通無阻,得到無限伸延。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