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輝:北都片區開發「獨欠Tesla」 要國際性更要領導力
文章日期:2025年1月9日
【明報文章】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擬按緩急推出工程項目,另會管控政府經常開支增幅以節流,成為新聞頭條。由於政府預算案未出,司長如何節流、如何緩推工程,仍待揭盅。不過可以預估將不會「大力倒錢落海」,亦即是對於質疑在中部水域填海的經濟效益的人,政府由最初出聲明批判,終於改為隱晦地默認。
批評政府後知後覺,並無用處。2025起這幾年是極為困難的階段,朝野中人如何面對,將是關鍵。就基建而言,政府在2024年底推出幾項重要舉措:一是推出基礎建設零售債券,二是推出北都片區開發及號召數十家大型公司搞招商簽名會。
各地產商應召到會場簽名,只是捧場;真金白銀的投資決定,才反映真正意願。社會仍在等待政府公開市場對片區開發的反應,但公眾已就基建零售債券以現金投票,結果是認購不足,認購人數是歷來政府零售債券最少。至於北部數塊分散各地的土地包括基建投資,稱為「片區開發」,筆者預測地產商的投資意欲只是一般,甚至可能開「負地價」之先河,即政府反過來要出錢或資源予地產商去開發。但願不至如此吧。
3個片區 各有問題
這些分散的片區地塊,各有問題,當中以洪水橋片區條件較好。最大問題是做「開荒牛」及其他配套失衡。首先,3個片區佈局分散是失策,沒有群聚效應,將來推動分散了的小區建設服務成本增加,不利面對財困的政府,及提供巴士、小巴等服務。其次,工期建成日期或欠緊湊,幾塊地要配合鄰近工程交通配套,延誤的話便令發展商虧損。
第三,深圳樓價仍比香港便宜一截,特區政府的大量方便通關措施,令將來在北區上班者可自由選擇居於深圳還是香港。筆者以前講高鐵帶來高鐵網絡節點之間的競爭,今日要提這些片區開發地塊與深圳的競爭。去年某地產商指「香港樓價與大灣區會某程度上趨同」,值得深思。
第四,片區有各自的問題。筆者曾參加政府為專業人士舉辦的新田科技城諮詢會,當時已指出河套發展區與新田科技城的直接交通聯繫不足,最新公布資料仍然如此。例如一個住於新田科技城片區,但要在河套上班的人,因交通問題,放工時就可能要先往深圳方向,然後再往南回到香港歸家,十分不便。而粉嶺北片區,方便程度亦較差。
而發展商一方,則面對幾個重大挑戰:一是國際政經形勢對港不利;二是如果有美元債劵的,更擔憂港元脫鈎問題;三者,市場已有大量住宅供應;四是現金流已經緊張的多數發展商,他們擔心片區東一堆西一塊,將來還要塵土飛揚,不積極投資亦可理解。
片區開發 需有吸引點
說「做開荒牛就一定失敗」,亦不全對,這就是為什麼本文標題說「片區開發獨欠Tesla」——筆者說要找Tesla,是藉此指出成功的片區開發要有吸引點、增長點。我不是建議找來佔地太大的車廠。Tesla的最新大生意是機械人,而香港位於華南電子零部件製造及供應的重心,是具有地利的國際城市,而且Tesla老闆游走於中美高層,是美國下任總統身旁紅人、國際級科技明星。假如特區政府公布旁邊已經談好了Tesla會設立機械人中心,那可以相信香港及海外地產商都有興趣投資。
說Tesla的另一原因,是要指出其老闆Elon Musk十分勤奮,等同香港精神,他的故事包括在車廠經營困難時,親自搬到車廠居住監工24小時生產,值得學習。
知易行難,找有亮點的國際科技公司來港不易,可以諒解;另一方法就是政府親自帶動發展北部都會區,使之成為名實相副的都會。這或需要中央政府指示央企投資「救駕」,或需要將特首辦、政府總部、金融股票市場相關機構、專業服務業中心的一些組織搬遷至筆者形容的「北部發展帶」或「北部副都市中心」。
筆者也希望片區成功開發,但看來政府要適時檢討。這並不是挑戰政府,惟成功並無必然——當香港失去舊日的一些優勢,唯有領導力可以駕馭未來,藉創意造勢,突破逆境,開創前路。此乃2025年開局對香港之祝福。
作者是民主黨發展政策發言人、城市規劃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