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土地供應政府主導 莫忘勾地歷史教訓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明報社評】本港樓市疲弱,政府賣地收入大減, 政商界近期又再出現聲音,建議重推勾地制度,「搞活土地市場」。回歸後,特區政府實施勾地制度前後10多年,土地供應主導權旁落到發展商手上。歷史經驗清楚說明,勾地制度下售出的土地並不多,甚至試過連續21個月沒有發展商勾地,現在重推勾地制度,是否就能搞活土地市場,值得商榷。政府淡市賣地,招標條件需要多了解市場意向,不等於要將推地主導權交給發展商;政府建設北部都會區需要伙拍發展商,不等於引入勾地制度就是合適安排。勾地制度下,本港土地房屋供應出現嚴重斷層,遺禍深遠,教訓必須牢牢緊記。

恢復勾地雙軌並行

不代表投地更積極

疫後經濟復蘇不似預期,受樓市低迷影響,不少發展商手上都積壓了相當多新盤存貨,缺乏投地意欲。早於去年底,已有業界人士提倡恢復勾地制度,惟未見政府支持。今年8月,發展局長甯漢豪表示,提供土地的決心和穩定性一定要在政府手上,目前無意恢復勾地制度。及至近期北都開發及政府財赤問題惹來各方關注,要求恢復勾地的聲音又再湧現,兼且比之前的更響亮。

政府為了鼓勵發展商參與北都開發,推出了原址換地等方案,發展商卻反應冷淡。行政長官李家超呼籲工商界以實際行動支持北都,不要做旁觀者,商界則強調要「計掂條數」。政府早前舉行企業參與北都發展意向書簽署儀式,場面相當盛大,惟當局提出的北都片區開發計劃,本地財團會否積極響應、如何討價還價,仍然有待觀察。本月初,財政司長預告,受賣地收入不濟影響,本年度財赤料達千億元,部分商界人士和議員紛紛重提勾地,亦有發展商建議政府發展北都時採用勾地、招標等「多軌並行」方式賣地,讓發展商有更多機會參與。

回顧本地賣地歷史,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政府主動推地公開拍賣,及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嚴重衰退,政府為免流拍打擊樓市情緒,翌年推出勾地制度,由政府將一些有意出售的土地放入「勾地表」,發展商若有興趣,可提出勾地申請並報出底價,成功勾出後再公開拍賣。由於土地是發展商主動勾出,底價一開始也得到政府接受,意味勾出的土地肯定可以賣出。

勾地制度引入初期,也是與常規賣地「雙軌並行」,惟後來樓市持續不振,政府2002年索性暫停賣地及勾地,直至2004年,勾地制度「單軌復行」,定期賣地則全面取消。此後本港樓市開始進入失控狂飈時期,政府連續多年沒有主動賣地,發展商勾地申請也少之又少。雖然政府2010年恢復主動賣地、2013年全面取消勾地機制,然而土地房屋供應出現嚴重斷層,已成為了香港重大禍患,多年之後仍未能化解。

根據當年政府說法,引入勾地政策,目標是「讓市場決定合適供應,穩定物業價格」,然而往後事態發展證明,勾地制度存在嚴重問題。一方面,發展商可以刻意不勾地,令樓市供應持續緊張,從而推高樓價,手握大量土地儲備的大型發展商,尤其有本錢這樣做;另一方面,沒有足夠土儲的中小型發展商,申請勾地前需要先花人力物力做評估,但勾出「靚地」公開拍賣的結果,往往是由財雄勢大的發展商拿下,勾地者變相為大發展商作嫁衣裳,之後當然不會有勾地意欲。

勾地制度推行10多年間,一再出現連續多月「零勾地」情况,最長試過21個月,這是制度設計下很自然出現的結果。以目前的市况,就算有得勾地,也不見得發展商突然變得非常熱中投地。恢復勾地制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發展商在土地供應及開發上,可以擁有更大話事權。如果發展商對北都發展前景及風險有懷疑,有沒有勾地制度,都未必肯做「開荒牛」;現在政府提出的片區開發模式,本身已是希望為項目發展提供更大彈性,如果發展商對北都發展有信心,就算沒有勾地制度,現在也可以就合組財團參與北都片區開發,展開部署。

有意見認為,恢復勾地可以讓發展商有多一個選擇,政府依然可以繼續主動推地招標。問題是多一個賣地方法,不等於發展商就會積極投地;更甚的是,既然發展商可以「擇時機而勾」、「擇靚地而勾」,對當局的招標項目就可能更沒興趣。北都發展刻不容緩,依靠發展商勾地開發,不排除出現「你(政府)急我(發展商)不急」情况。北都開發不是一般新城鎮發展計劃,而是對香港以至國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發展大計,涉及創科產業發展,倘若土地開發主導權旁落,有可能拖慢發展步伐,甚至影響整個北都規劃,出現荒腔走板情况。

堅持北都開發主導權

市場意向須多加留意

近年政府、港鐵及市建局項目一再流標,業界人士認為當局招標條件「要求多多」、目標價「定得過高」等,都是流標原因,當局確有必要先了解市場意向,在招標條件方面提供更多彈性。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當局也有因應市况調整賣地計劃。舉例說,過去數季政府已放慢推地,推出的地皮也偏向鄰近市區兼面積不大,藉此吸引發展商投地;港鐵去年「零入標」的東涌東站上蓋項目,最近也拆細重推兼不設商場,回應市場意向。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不能逼商界做蝕本生意,但也不等於「市場大晒」、商界想怎話事就怎話事。香港發展進入新時期,理順政商關係,需要雙方拿出誠意,攜手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