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操:推動價值觀教育 培育精神健康新一代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5日

【明報文章】當今社會發展急速,競爭壓力處處逼人,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責任。事實上,價值觀教育是奠定人生觀的重要基石,影響着學生對事情的判斷及行為,可見學生的精神健康跟其價值觀息息相關。

要促進校園精神健康、保障學生福祉,學校就更需要透過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各樣挑戰,加強抗逆能力。

12個首要培育價值觀 裝備學生心理質素

教育局一直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和身心健康。自1981年以來,一直就學生品德教育的需要,更新課程指引,實行策略性的調整,肯定了價值觀教育的地位,這對往後課程發展有深遠影響。及後,於2023年推出《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更新版,提出12個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勤勞等,當中將「關愛」擴展為「仁愛」,並新增「孝親」和「團結」,作為優化推動價值觀教育的內涵,以培育及裝備學生心理素質的正確方向。

觀乎香港學校價值觀教育的發展,除了課程涵括德育、公民教育元素外,亦很重視傳統中華文化,這能夠從大部分學校的校訓和辦學宗旨反映出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都是從悠久歷史積累而成的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些核心價值觀,與《課程架構》推動的生命教育、媒體及資訊教育、品德教育及可持續發展教育等不謀而合,都是培育未來社會棟樑的關鍵素養。

《精神健康約章》 冀助學生減壓

另一方面,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營造有利成長的校園環境,教育局於2024/25學年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向全港學校積極推廣「休息」、「放鬆」、「人際關係」及「抗疫力」這4個主題,並訂立目標和行動,加強社會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提倡正向思維,以建構健康幸福的校園。當中,除了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和正面的人際關係,同時亦建議訂定適切的校本課業政策,協調課業數量和平衡課業質量,從加強幸福感和抗疫力的根本基礎上,期望為學生提供更多「減壓」的可行方法。其中,就針對課業及考試壓力方面,《約章》中的「休息」(rest),就建議學校要檢視時間表及優化評估,為學生騰出足夠休息時間和休閒活動以助減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局方推出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已明確提出小一上學期可利用多元化評估替代傳統紙筆評估,並按校情調整默書和測考的頻次、內容或範圍和時間編排。根據《小學概覽2024》資料顯示,大部分學校已採用了適量、靈活和趣味化的評估活動,令學生建立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從中得到成就感,達至「評估求進」的目的。這拆牆鬆綁的從善政策,有助學生從幼稚園過渡到小學校園生活,亦能夠減少家長焦慮,實一舉多得。

事實上,教育局自2020年在全港推行的「正向家長運動」,幫助家長建立正向思維和態度。適逢今年重點推動家長與子女齊建健康生活習慣,鼓勵家長照顧自己及子女身心健康;家長作為精神健康的守門人,對子女的支持亦是重要一環,藉着優化考評這個契機,可以主動表達對子女「好情緒、好說話和好心態」的陪伴,建立有效溝通和良好親子關係。

藉創新教學策略 鞏固學生價值觀

根據教育局透過「守門人」全港研討會發布的資料所見,不良媒體報道、成績壓力、社交困難等因素,都是引致學生壓力過大、動搖自我存在價值及影響精神健康的主因。因此,學校可從多元創新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或活動中加強推動價值觀教育,從認知、情感及實踐層面鞏固學生的核心價值觀,陶鑄優良堅毅品格,提高面對外界挑戰的抗逆能力。

毋庸置疑,價值觀教育對促進校園精神健康至關重要。為讓學生能夠在有溫度的環境中得到身、心、靈均衡發展,建立正確價值觀和態度,亟需不同持份者,包括學校、家長、學生本身和社會大眾的積極支持及參與。可以預期,堅持並貫徹推動優質的價值觀教育,定能營造正向的校園氛圍,綻放生命正能量,讓學生能夠勇於面對生命中每個難關和挑戰。

作者是教聯會理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