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尹錫悅自導自演戒嚴鬧劇 發達國家民主陷困有原因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5日
【明報社評】韓國總統尹錫悅自導自演了一齣戒嚴荒謬劇,奪權不成反而招來朝野齊聲譴責,尹錫悅眾叛親離,總統生涯提前寫下句號,相信只是時間問題。韓國政治兩極化,尹錫悅上台以來,黨同伐異更是變本加厲。尹錫悅不滿受國會掣肘,然而政治鬥爭再激烈,也要知所分寸。尹錫悅貿然頒布戒嚴,完全看不到有何必要,實際只是一場有勇無謀的政變,衝擊國家憲制秩序,可幸軍方表現專業成熟,鬧劇迅速落幕也展現了韓國民主體制韌性。民主制度非萬能,由英國脫歐、美國國會山之亂,到今次韓國戒嚴鬧劇,近年發達民主國家政客行事之兒戲,令人瞠目結舌,亂象值得反思。
韓國黨同伐異惡化
戒嚴無理超出底線
現實中的韓國政治,原來比韓劇情節更曲折離奇。尹錫悅突於周二深夜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戒嚴司令部隨即頒令,禁止包括國會在內的政治活動,禁止集會、示威及罷工,所有媒體和出版活動都受到戒嚴司令部的管制。消息在網上傳開,有韓國民眾以為是假新聞,有人則關注是否跟朝鮮有關,畢竟金正恩行事難以捉摸,豈料自家總統行事之難測,也是不遑多讓。
韓國對上一次宣布戒嚴已是1979年。今次是韓國政治民主化後首度頒布戒嚴令,尹錫悅下此決定,既不是因為社會出現嚴重動亂,也不是朝鮮攻擊,僅是出於國內政治鬥爭考慮。尹錫悅指反對派同情朝鮮,對政府官員屢興彈劾,今年中控制國會後,更實行「立法獨裁」,以「反國家」的行為癱瘓政府,包括提出大幅削減財政預算有關維護公共安全等項目的撥款,頒布「緊急戒嚴」是要「清除親朝鮮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
韓國政治兩極化,右派親美反共,跟提倡韓朝修好的左派長期對立,各有鐵桿支持者,自上世紀末金大中當選以來,左右兩派輪流上台執政,幾乎每次「換莊」後,前任總統都會遭到清算,有人因為貪腐鋃鐺入獄,有人則以死明志強調清白,惟無論如何,每次政權更替都相當和平,選舉大致乾淨,軍方亦沒有干政。韓國民主化廣被視為成功經驗,原因亦在於此。尹錫悅上台後,親美親日反朝立場鮮明,朝韓關係急轉直下,韓國國內意識形態分裂加深,在野黨領袖李在明遇刺險死,今年8月光復節紀念儀式,更首度出現朝野各有各辦情况,導火線正是尹錫悅政府任命「親日極右人士」為獨立紀念館館長。朝野對立變本加厲,可不能簡單歸咎任何一方。
尹錫悅提到現屆政府上任後,由反對派控制的國會,先後對22名官員提出彈劾,這確是相當誇張,可是尹錫悅夫人及其家族的腐敗醜聞,無疑也是一浪接一浪,不少彈劾提案都跟這些醜聞相關。政治與權力存在密切關係,不同勢力較量,有政治鬥爭是必然,惟也要講分際、知分寸,不能肆意妄為,衝擊國家憲政秩序。今年4月韓國國會選舉,執政黨大敗。在國會「朝小野大」格局下,尹錫悅只能否決反對派通過的法案,難以通過他屬意的法案,預算案部分項目撥款也遭到阻撓,然而這並不足以構成頒布緊急戒嚴令的理由。
政治極化民生惡化
政客豪賭藥石亂投
尹錫悅企圖以戒嚴剝奪國會權力,欲以「清除親朝鮮勢力」發動保守派支持,但這場政治豪賭,已經超越民主憲制秩序底線。尹錫悅跟親信防長金龍顯被指暗中策劃戒嚴,總理和多名政府閣員蒙在鼓裏,戒嚴令一出震驚全國,就連執政黨領袖也劃清界線。國會則馬上開會,按照憲法規定,通過議案要求總統解嚴,尹錫悅不得不從,戒嚴鬧劇大概6小時就告一段落。尹錫悅事前顯然沒想清楚後果,部署也非常粗疏,貿貿然就發起一場劍指國會和反對派的奪權政變,行事兒戲,丟人現眼,更令國家蒙羞。反對派已準備日內發起彈劾,以內亂罪控告尹錫悅,執政黨預料也不會大力反對。雖然彈劾通過後,還須交由憲法法庭審理,然而尹錫悅的政治生涯,在頒布戒嚴一刻,其實已經完蛋。即使金龍顯請辭,相信也救不了尹錫悅。
放眼世界,很多發展中國家雖然奉行民主制度,但政治腐敗又不穩定,選舉爭議和政變不時發生。包括西方學者在內的很多人,以往一直深信,這些問題僅限於發展中國家,發達民主國家「文明理性」,不會有這些問題,然而無論是2021年美國國會山之亂,還是今次韓國戒嚴鬧劇,都衝擊了不少人的想像。當然,這不是說西方民主模式已經崩潰,韓國戒嚴鬧劇迅速落幕,正正反映韓國民主韌性。可是當下民主制度未能協助發達國家有效解決社會撕裂、政治極化、貧富懸殊,反而倒過來在添柴加薪,也是必須直面的現實。
西方民主模式下,成功的政客,或多或少都是「政治賭徒」,然而這不等於可以「亂賭」。過去十年八載,發達國家百病叢生,傳統政客沒有解決方案,民粹政客冒起,主張愈趨激進,政治極化和撕裂不斷加深。面對國家困局,有政客訴諸民粹亂開藥方,亦有當政者以為敢賭敢博、鞏固權力,就能打開新局面。卡梅倫發起英國脫歐公投、卓慧思亂減稅成為「最短命」英揆,還有特朗普兩度當選、韓國戒嚴之亂,以至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前國會選舉自招挫敗,埋下少數派政府今天面臨倒台的亂局,都是值得探討的「案例」。選舉民主是一面鏡子,映照社會現狀,當社會得了大病,亂象也必然反映在民主政治之上。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