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幸發:穩信心 求變革 重實踐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2日

【明報文章】全球政局複雜多變,香港正經歷由治及興及經濟轉型之際,隨着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預料將對香港進一步帶來挑戰。然而,在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下,穩定了社會的信心。我們只要積極求變,以實際行動推動社會變革,香港必定能夠再闖高峰。

去年本港於疫後全面復常,然而港人北上消費及外遊成風,使本地零售消費市道較為疲弱,與此同時美國為求壓抑通脹而多次加息,也使本地股市及資產價格受壓,加上地緣政治因素,本港經濟持續面臨挑戰。政府最新公布的本港第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只增長1.8%,反映香港要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之餘,更要積極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央政府因應內地經濟增長下行的風險,早前放大招公布一系列貨幣、財政及金融政策,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及房貸利率,以及容許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使用自身的股債等作抵押,從央行獲取資金並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使內地及本港股市從低位回升,加上減息周期開始,兩地樓市近日亦有回穩迹象,反映了中央一系列政策發揮了實效,提振了市民對經濟和發展前景的正面展望和信心。

同時,特區政府也展現了求變的決心。香港過去面對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包括房屋問題、依賴歐美作為主要市場和金融和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以及本地勞動力持續不足等。現屆政府致力推動變革,包括大力支持創科發展和引進大量海外人才及重點企業,為本港發展動能保持活力,又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簡樸房」,訂立了讓市民真正告別「劣質劏房」的目標。此外,特首李家超和其他主要官員積極外訪,致力開拓歐美以外市場,如上月財政司長陳茂波出訪沙特阿拉伯,見證首兩隻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於沙特交易所正式上市,而香港亦剛於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與秘魯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有助香港進一步拓展中東和南美的新興市場。

筆者今年於《明報》先後撰文,指出香港在經濟轉型下「穩信心」和「求變」的重要,現在市民信心有所穩定下來及社會各界均意識到求變已是刻不容緩之際,如何採取實際行動,把變革措施落實到位,成為了政府及社會各界下一步需要認真處理的工作。

坐言起行 不能因循

本港近年流行以主題式宣揚一系列以「經濟」為本的發展構想、願景及目標,例如早前的「盛事經濟」、「熊貓經濟」到近日的「低空經濟」等。各界為社會未來發展想方設法固然值得欣賞,然而背後是否純屬新瓶舊酒,是否確切能為香港帶來實績實效,以及在有限的人力、時間和資源下,社會是否應集中精力聚焦發展及應對,似乎仍需各界研判。

另一方面,早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見工商界人士時帶出了改革求變必須要有實際行動,不能只說不做的重要信息。誠然,我們能否坐言起行,把措施落實到位,將成為本港經濟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

以航運業為例,香港過去一直是國際航運中心,但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排名早前已跌出十大。然而,夏寶龍主任強調香港要繼續在「港」字上做文章,建設陸、海、空三個「港」,但需要持續創新,並以實際行動建立發展新動能。

事實上,香港不能因循墨守成規,並要把傳統行業提升為高增值產業。例如香港以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作為定位,可透過持續發展海事法律,為船舶租賃、買賣及商品運輸等提供合同起草及相關法律服務,並爭取以香港作為各項海事合約爭議及申索、侵權爭議及其他海事糾紛的海事仲裁和法律爭議解決的指定所在地,為本港航運這個傳統產業開拓發展新空間。

回望香港的工商界,當年他們憑藉奮力拼搏、勇於創新的精神,成就了今日香港和工商界自身的成就和事業,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前香港面對挑戰及經濟轉型,工商界應挺身而出,秉承其愛國愛港及創新創業的精神,以具體和實際行動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除了工商界,我們每一位個人也可以是香港發展的貢獻者。面對世界百年一遇的大局變化,我們可以透過擇業進修,或投身創科事業及高質量產業,對接國家和香港的需要,推動國家和香港更好發展之餘,也要搏盡努力實踐自身目標和理想,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無悔的篇章。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執業律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