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熙:體總改革成效須讓公眾看得到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2日
【明報文章】審計署在2020年發表的審計報告指出,港協暨奧委會及屬下體育總會出現管治問題。經過4年的檢討,檢討報告及體育總會的《機構管治守則》同時在昨天公布。這4年間,體育總會仍時有爭議,最惹人注目的當然是方力申本年中與泳總就運動員參賽資格的衝突。
體總陋習得到正視
檢討報告審視了體育總會在六大範疇是否已執行《守則》規定,並列出77個體育總會在這些範疇達到「全面執行」及「部分執行」比率。其中,「董事會管治」為50.78%;「誠信管治」為67.24%;「選拔運動員」為59.19%;「教練及裁判員管理」為44.65%;「會籍管理」為67.25%;「一般行政事務」則有63.89%。這些數字看上去實在不好,個別項目(如檢討遴選政策、遵守上訴聆訊規則)「沒有執行」比例更高達八成。《守則》內條文看上去其實沒有太多新鮮事,很多都是日常機構管治/企業管治中常見項目。不過放諸體育總會,他們過去多年或許對這些事全無關注,積陋成習的情况在檢討報告中總算得到正視。
民主黨在今年施政報告建議中,亦有對港協暨奧委會及各體育總會的管治和運作問題着墨。我相信需要「驗身」的不止各體育總會,港協暨奧委會本身也絕對需要就其自身架構、組成、職能等檢討改革。
檢討成效仍看實踐
回說《守則》內文,部分明顯是對近年常被詬病的部分作出回應,在方向而言是值得鼓勵的。可是,這類機構管治的條文都是比較一般性而且有頗大的演繹空間,即使全部達標也不代表不同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實際上仍需要透過各體育總會日後的實踐才看到這些檢討有否成效。
例如關於體育總會董事長期擔任該職位的情况,《守則》亦有規範,1.3.4提到:體育總會應訂定董事的最長任期和年期。例如可以參考目前國際奧委會制訂相關的原則,擔任同一職務的任期不超過3或4個連續任期,即12或16年;而年齡則不超過70或75歲。如果體育總會決定允許某成員超過最長任期,則應訂定競逐連任的所需資格,以確保體育總會內所有符合資格的人員都有平等的機會。
這些規定類似政府委任法定機構或諮詢架構等公職的「六六原則」(一個人最多擔任6個職位、同一公職最長6年),惟2022年亦曾有媒體報道,有223人任同一公職超過6年、9人擔任多於6個公職。而且這些安排亦容易「走盞」,例如連續任期達到上限後暫停一下「過冷河」,下一屆又可以重新開始計算。當然,任期長短也許不是最大的問題,但當體育總會持續出現不同爭議,而那些董事又長期任職,公眾就會質疑他們是否有心做好崗位了。
這部分亦關係到屬會的會員資格問題,因為體育總會的董事由屬會投票選出,哪些屬會有資格投票、有多少「殭屍屬會」就成了公眾焦點。《守則》內關於會籍調整的部分只有一句——「5.7.1 體育總會應該以透明公正的方式擬定適當的會籍等級調整程序,包括提升和降低會籍等級。」單單說要有「透明公正」的方式而沒有具體例子,相信難以令公眾改觀。
至於前文提及方力申與泳總就運動員參賽資格的相關事宜,主要在《守則》3.8「放寬運動員參與遴選和/或比賽的資格」中作出回應。3.8.1提到,「體育總會應考慮本身資源及情况,認真考慮採取可行的措施,放寬某些參選條件、選拔標準或建立相應制度以處理這些特殊情况。」
「認真考慮」4字對我而言是重中之重。簡而言之,即使最後沒有相關措施也不代表違反規定。我理解不同運動項目有不同情况,特別例如是隊際與個人比賽的差異。但對於像田徑或游泳這些單純是以速度、距離分勝負的項目,我相信可以訂立更明確的參賽標準,讓更多運動員即使沒有加入某些屬會或是完全獨立個體也能參賽。
以上所舉出的幾個例子,只是以市民較關心亦較易理解的部分出發,指出《守則》有局限。而這些局限、主觀判斷和彈性在《守則》內的其他部分亦時有出現。
觀乎檢討報告的「執行率」,很多體育總會過去都未有關注亦沒有訂立這些最基本的程序和機制,《守則》應能協助他們與時並進,重整為一個較現代化的管治。但是過去引起市民關注的事情,往往出現在一些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體育總會上。我相信這些體育總會本身已有一定的架構和既定程序,《守則》內這些原則性、一般性的機構管治用語能對他們帶來多少改革,還是需要觀察。這觀察不單純是看兩年後的「達標率」,而是讓公眾看到實際的變化。
至於港協暨奧委會自身有否什麼檢討和改革,以及如何加大對運動員的資助,如何引入企業資助本地體育發展等,仍然是市民拭目以待的課題。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