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緻茵:轉戰中東? 從韓國T1與Faker看香港電競政策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19日

【明報文章】地緣政治因素和國家政策下,近10多年特區政府都說要開拓中東市場。筆者身邊的有識之士都同意這方向,認為要讓青年知道這世界不止有歐美。不過,中東市場那麼大,我們看準的到底是哪些地方或產業?為深入了解中東市場,近來政府代表團就到訪沙特阿拉伯,隨行的議員回港後提到,沙特商機相對其他中東國家多,當地官員更指電競的商機特別大:沙特有2800萬電競玩家,佔人口一半;更重要的是,皇室對電競有興趣。

近年沙特的確在體育方面大張旗鼓,除了大手投資在足球等運動(例如無人不曉的C朗在兩年前已轉戰沙特),今年沙特還主辦了首屆「電競世界盃」(Esports World Cup,俗稱「石油盃」),獎金彩池總額達6000萬美元以上,賽事更是由王儲親自公布。發展電競是沙特2030年願景之一,旨在實現經濟多元化,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有網民就笑說,沙特皇室與其去其他地方看電競賽事,倒不如出錢出力在當地搞賽事。議員呼籲香港電競隊伍和開發商去沙特找商機,是否「有利可圖」呢?香港本身有條件把握這個機遇嗎?

長期投資與高強度收益

說到電競,近來電競界舉足輕重的國際聯賽之一: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簡稱LoL)世界大賽剛落幕,贏得冠軍的就是韓國電競隊伍T1。這隊電競界的傳奇隊伍,也正是沙特首屆「石油盃」LoL項目的奪冠隊伍,該隊領軍人物Faker (李相赫)更獲選為項目MVP。

10多年前起,電競已是發展潛力極高項目;去年韓國首爾舉行的LoL世界大賽,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11.7億港元,整屆賽事累計觀賽人數達4億人次。賽事也帶動了「電競旅遊」,在當地最大連鎖戲院平台上預訂決賽門票人士中,約15%都是外國遊客。電競本身也有大量周邊產品,就算是遊戲中多樣化的人物造型(Skin),本身已收益不菲。電競選手Faker更被譽為電競界的「GOAT」(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媲美美斯等國際傳奇球星,他的影響力甚至能帶動與他聯名的當地品牌;為表對T1「五冠王」的支持,T1在韓國和全球的粉絲都購買了大量周邊產品。可見,電競、Faker本人等都堪稱是韓國的軟實力。

眾所周知,南韓在1990年代已發展電競,目前已完全職業化和聯賽化。除了完整的法律框架、產業鏈和青訓制度外,韓國政府亦為經營體育或電競團隊的企業提供企業稅減免;近來韓國國會亦持續檢討對電競業的支援,包括稅務減免應否再進一步擴大至所有參與承辦線下電競賽事的企業。

韓國在本屆LoL世界大賽決賽面對的對手,就是中國隊伍BLG。LoL相關聯賽的決賽,近兩年很常出現韓國和內地之爭,可見中國隊伍有一定實力;一河之隔的深圳,在2022年全年電競賽事佔全國超過5%,他們的目標是在2025年發展為國際電競之都。可見,為發展電競這朝陽產業,鄰近的國家和城市一點都沒有在客氣。

香港電競尚未職業化

至於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展電競產業上似乎未有足夠決心:發展電競產業曾在2016年被寫入《施政報告》中。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電競更被定性為具香港經濟發展潛力的新領域;2018年預算案更向數碼港撥款1億元發展電競。不過,到了今天,我們已甚少在官員口中或政策文件中看到「電競」二字。

據業界所言,電競獲政府支持的初期,的確做出了一點成績。不過,由於生態圈尚未形成已遇上疫情,就算偶有本地選手冒起甚至取得成績,業界至今仍未能做到聯賽化和職業化,周邊產品開發不足,而有潛質的選手亦會考慮投靠其他地方的隊伍。就選手待遇,韓國T1選手Gumayusi(李珉炯)曾說服家人讓他當職業選手,而家人最終願意讓他嘗試,除了因為他能做出成績外,相信也因為韓國青訓制度和配套令人產生信心;反觀香港,不禁令人想起香港Pokémon GO選手要獲黎青龍教授贊助一萬元才能往日本參賽,最終獲冠軍的故事。

至於主辦權,香港甚少成為大型電競聯賽的主辦城市。內地城市反而有很多舉辦大賽的經驗:2023年杭州亞運有電競項目,明年LoL世界大賽總決賽主辦城市就是成都。香港電競業面對的另一問題,在於香港甚少成功開發大型遊戲。香港遊戲設計者雖曾成功開發一些在本地很受歡迎的小遊戲,如「神魔之塔」(註:此遊戲有爭議)、「小朋友齊打交二」等,但大型遊戲開發卻往往涉及美術及音效等不同專業,一般投資者卻不會願意大手投資在回報機率不明的大型遊戲。

說到要香港開發商和電競隊到沙特找商機,我們要找人投資在哪類遊戲?香港遊戲開發一直受華語背景所限,台灣面對同樣問題;如是大型遊戲,我們有足夠的條件說服別人投資嗎?即使香港能成功組隊參加「石油盃」,亦要面對十分強頑的對手。

政策闡述的能力

相信議員是出於好意提意見,至於意見是否值得變成政策和如何變成政策,就是政府的責任。選舉制度完善後,議員更積極提意見,有時政府很容易就「接波」,繼去年的夜經濟後,熊貓經濟也出現於今年施政報告中。不過,商場和新開業的「廉記咖啡」都加了熊貓裝飾,是否就等於熊貓經濟呢?今天五花八門的措施,最終會否變成2016年提出搞電競一樣三分鐘熱度?

要讓社會覺得政策有清晰方向,官員需要做更多深入政策闡述 (Policy articulation)。近來筆者跟身邊的人談起,發現大家都不肯定官員說的「新興市場」是指哪些。各地都有意發展新興市場,這些市場亦有不同政治立場,香港應如何入手?全世界的確不止歐美,惟本屆政府是如何看待歐美市場?我們是否需要挽留「舊客」?如果不留「舊客」,只顧「新客」,那就不是「做大個餅」了。

闡述政府角色時,官員就指政府角色是「搭台」:政府「搭好個台」讓業界發揮。說回電競,就算是韓國,大家都清楚知道Faker不是韓國政府刻意培訓和塑造出來的。當地政府的確有「搭好個台」,但那個台是一個能讓業界發揮的舞台,亦是一個讓企業覺得投資會有回報、足以win-win(雙贏)的場景。搭台不難,要提大方向可能也不難,但政府要有決心長時間搭台、搭出來的台要「穩陣」,讓業界相信有回報而真心真意參與,才是真正「搭好個台」。

作者是公共政策顧問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緻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