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君:美國民主黨大敗 源於政治短視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15日

【明報文章】美國民主黨臨陣易帥,由賀錦麗代為參戰總統選舉,主流傳媒不斷營造美好景象,指選民對選舉重燃熱情、政治捐獻大增。賀錦麗更獲不少名人巨星背書,甚至連電影《復仇者聯盟》的「英雄」也在選前拍片支持,聲勢浩大。即便如此,賀錦麗於所有搖擺州份全數敗北,不但輸掉選舉人票,更成為20年來首個未能贏得普選票的民主黨人。同時,民主黨亦失去了參議院控制權。

大佬政治種敗因

民主黨的慘敗,肯定是敗在重蹈歷史覆轍而不自知。民主黨的大佬文化一直存在,2016年時民主黨被「維基解密」踢爆,黨內高層傾向支持希拉里,故暗中操縱初選打壓桑德斯。到2020年初選時,多名屬民主黨內建制派的參選人早早在初選階段退選,並先後為拜登背書,有質疑這是為了集中票源扳倒桑德斯的手段。今屆初選,拜登同樣遭黨友等逼宮,包括重量級盟友奧巴馬及佩洛西。屢遭操縱的初選,自然難以反映選民聲音。久而久之,這樣的大佬政治令民主黨愈趨離地,使支持者愈走愈遠,種下今次大敗的惡果。

特朗普的選舉策略跟傳統共和黨不同,其並非爭取有錢人的支持,而是針對勞動階級。特朗普在過往選舉中都深得藍領白人支持,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希望進一步擴大藍領選民基礎,除了固有的白人,亦致力爭取有色人種支持。最終,特朗普從民主黨手上成功搶票,令不少黑人與拉丁裔選民轉軚,成為他重掌白宮的關鍵。

諷刺的是,成功令特朗普翻盤的策略,並非其有過人的政治遠見。反之,同樣的選舉策略,多年前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早已提出——長久而來,桑德斯都提倡爭取跨種族工人階級的支持,更一度為民眾帶來改革美國的希望。但他的政治理念被視為左傾,不被民主黨建制看好,認為其主張未能夠立足於主流政治,難以爭取中間派選民支持,因而於初選中屢遭打壓。特朗普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除了反映民主黨短視的政治誤判,對昔日打壓桑德斯的建制大佬,更是狠狠地摑了一巴。

民眾求變 精英主義遭唾棄

更重是的是,民眾渴求改變,而民主黨自恃進步改革,卻往往固步自封,終日販賣美好。一直以來,民主黨選民都傾向選擇相信精英,冀他們能為社會帶來改變。民眾信奉精英的想法本無不妥,惟這些所謂的精英往往只有空談,沒有實際改革魄力與路線,使大部分人在現時制度下仍是苦苦掙扎。經濟作為今屆大選中民眾的首要關注議題,其使選民對民主黨的深層次不滿一次浮面,瞬間把民主黨推落政治深谷之中。

歷史總有偶然,昔日新冠疫情打擊全球經濟,美國亦不例外。拜登為了國內經濟,推行刺激措施理所當然,但無可避免造就通脹後遺症。俄烏戰爭進一步推高物價,拜登任內通漲一度創下近40年新高,終引致民怨四起。縱然客觀事實是拜登已把通脹水平壓下來,但大多選民仍選擇相信特朗普較有能力改善國內經濟。然而,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屢遭經濟學家批判,指加徵關稅只會造成物價上升,進一步擴大通脹;而減稅亦只會更有利有錢人。按此分析,很難相信特朗普能夠為民眾帶來更好的經濟環境。

對於過往的支持者押注到特朗普身上,一般民主黨人都感到大惑不解,那是因為這班精英感受不了民眾已在絕路之中。即使在疫前,民眾大多都有感生活艱難,及後的經濟更令這份不安不斷放大,迫使不少選民拋棄精英主義,選擇孤注一擲——民主選舉就是他們絕地反擊的希望。轉軚的選民一般不會視特朗普為理想總統人選,僅視之為他們的代理人。於他們而言,加徵關稅或真的能夠把國外生產線搬回本土,創造就業;減稅則更是明顯直接,可增加每人的可支配收入;甚至是把移民大規模驅逐出境,則或可增加當地藍領就業機會。

對於支持者的躁動不安,也並非完全沒有民主黨人能夠洞悉。以「改變」為口號入主白宮的奧巴馬,其出席賀錦麗的造勢活動時,多次表示理解民眾想改變現狀(shake things up)的心態。可惜奧巴馬在執政期間,已慢慢由局外人變成黨內建制一分子——他與一般民主黨人一樣,僅不斷否定特朗普為改革的出路,卻無法指出票投民主黨之後如何能夠改善民生。奧巴馬某程度反映了絕大多數民主黨人思維,短視地認為只需複製上屆打倒特朗普的套路,選票便會手到拿來,大大低估了民眾求變的渴切,終為選民唾棄。

歷史沒有如果。即使一向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最終押錯了注,美國兩年後就有中期選舉,4年後又再有總統大選。屆時真的後悔,再重回民主黨懷抱也未嘗不可。畢竟民主選舉不是忠誠政治,其支持者放手一搏,另轉政治跑道求變,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下的政治賭博。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