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五:戰爭離我們還有多遠?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15日

【明報文章】賴清德上任後的首次「雙十」講話,又一次激怒大陸。他毫不遮掩的新「兩國論」,也毫無意外地招致大陸的反制,既涉經貿,又有軍演。

綜觀大陸最近幾次涉台軍演,儘管是針對「台獨」步步緊逼的懾壓,但仍保持了相當的克制。其分寸拿揑的背後,既有對「台獨」和境外勢力干涉中國內政的回應,也包含「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隱忍。

外國軍艦頻密在台海活動

那麼,為什麼大陸在台灣問題上不願或無法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甚至近年涉台軍演的頻次明顯增加呢?或許,以下一組最新數據能夠讓人一窺究竟。

2024年5月31日,荷蘭「特羅姆普」號護衛艦由南向北穿過台灣海峽。

7月31日,加拿大「蒙特利爾」號護衛艦由北向南穿越台灣海峽。

9月13日,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穿越台灣海峽。這是22年來德國艦艇首次穿越台灣海峽。

9月25日,澳洲「悉尼」號驅逐艦穿越台灣海峽。

9月25日,新西蘭「奧特亞羅瓦」號補給艦穿越台灣海峽。這是7年來新西蘭軍艦首次穿越台灣海峽。

9月25日,日本驅逐艦「漣」號穿越台灣海峽。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軍艦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

如果說以往美軍太平洋艦隊是唯一持續定期或不定期穿越台灣海峽的外國軍隊,近年來英、加、德、澳、紐、荷等國軍艦在美國的鼓動下,也不斷增加在台灣海峽活動的頻次,甚至還包括了本應遵守「和平憲法」的日本。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經常指摘大陸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那麼又該如何掩飾上述行為呢?

小小失誤錯判 都可能引發風暴

須知,對於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威迫中國割地(從香港開始)賠款的屈辱歷史,當代中國人仍記憶猶新,對西方國家的軍艦在自己身邊游弋懷有複雜情感;更遑論日軍侵華的罪行,令中國人對日本軍國主義保持高度警惕。

儘管大陸仍秉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或許美國也並不想在以哈戰事、俄烏衝突之外再啟第三個戰端,但在最窄間距不過70海里的台灣海峽,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或錯判,都有可能引發一場後果難以預料的風暴。畢竟,現在的國際局勢與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時,已經迥然不同。

而一旦台海發生戰事,香港還能夠獨善其身嗎?且不論地理位置的接近和香港之於中國的重要性,單看美國已將香港視同中國「內地城市」的態度,就使人不寒而慄。

賴清德或許慶幸碰上了中美戰略博弈的「好時光」,其「台獨理想」在美國的縱容默許甚至攛掇慫恿下,愈來愈明目張膽地擺上枱面。但是,如果「理想」本身就是錯的,愈努力就會錯得更深,甚至令兩岸和中華民族付出沉重代價。

已逾一年的以哈戰爭,將加沙變成了人間煉獄;將近3年的俄烏戰場,更是個「絞肉機」。最近,北邊的朝韓之間又一次劍拔弩張。當今世界真的並不太平,戰爭離我們並不遠。

更何况,就算中東、歐洲戰場離我們很遠,惟通脹高企、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糧食和能源安全受衝擊等外溢效應,早就波及香港,大多數人可能都已有親身感受。

與其事後追悔 不如防患未然

當然,學界也有觀點認為,目前中美在台灣海峽發生戰爭的機率並不高;更多的是在經濟、科技、貿易等領域的「隱形戰爭」。難道這對香港的衝擊還不夠大嗎?出於遏華考慮,美國國會、聯邦政府不斷推出制裁香港的法案和措施,最近就連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都已經岌岌可危了。况且,這種信任赤字的不斷累積、相互敵意的螺旋式上升,最終是被和平化解,還是激化成無法調和的矛盾,誰能夠保證?

新近出爐的202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日本原爆倖存者組織。筆者以為,與其事後追悔,不如防患於未然。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