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不着一字:萬象徒流布
文章日期:2022年5月7日

【明報文章】《般若一字經》把般若教法,總攝為「阿」(अ)字,其義不在於這個字的字音或字形有何神秘或殊勝之處,而在於其字義所表。佛家傳統,「阿」字固表「無生」之義,然文法上,梵文的「阿」,略如英語non的前綴,一如中文的「不」或「無」,但除否定外,亦有超越的意思。例如龍樹《中論》開篇的歸敬偈,梵本作anirodham anutpādam anucchedam aśāśvataṃ / anekārtham anānārtham anāgamam anirgamaṃ,每一字都由「阿」為前綴,鳩摩羅什譯為「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說明的是不落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出的境界。《般若一字經》的「阿」字門,具體來說,就是不落一切法、超越一切法、悟一切法無生的總持。禪宗著名公案〈狗子佛性〉,僧問趙州:「狗子有沒有佛性?」,趙州答:「無!」,此「無」即具梵語「阿」的意味,殊非「有」與「沒有」之間的選邊,而是對兩者的超越。西方學習日本禪宗,所持「無」的日語讀音「mu」,亦是此意。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