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文憑考生執法「守法」當法治
考局指概念薄弱 教師︰須掌握背後精神
文章日期:2014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考評局今發表2014年文憑試報告,通識科報告指出,考生回答有關元旦遊行及檢控示威者一題的表現僅屬「一般」,其中相當多考生誤將「法治」等同執法或僅為守法,建議考生加深認識法治的重要性及功能。香港通識教師聯會副主席賴得鐘指出,考生須指出法治背後的精神,包括維持社會秩序,才能獲取高分。

通識科考生整體表現最好的,是有關港人酗酒的問題,被評為「令人滿意」;最差則是「橡皮鴨」題,整體表現被評為「欠佳」。題目指橡皮鴨訪港吸引大批觀眾,要求解釋「集體回憶」及「社會凝聚力」之間的關係,但部分考生只談個人對橡皮鴨的感覺。

橡皮鴨題最差 忽略重要概念

香港通識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指出,橡皮鴨是熱門題目,不少考生「以為自己貼中題目,答題資料側重橡皮鴨」,忽略兩個重要概念「集體回憶」及「社會凝聚力」,考生應解釋橡皮鴨與港人集體回憶的關係,再列舉其他集體回憶的例子,如獅子山下精神,闡述其與社會凝聚力的關係;若考生不認同集體回憶有助凝聚社會,亦可列舉其他有助凝聚社會的因素,如政府政策,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獲高分。

遊行題表現一般

今年通識涉及政治的題目,包括要求考生就元旦同時出現要求特首下台及呼籲齊心撐香港的遊行,指出香港的管治困難,但考試報告指出,不少考生未能準確回答。試題又列舉在公眾活動(包括示威)中有人被檢控的情况,要求考生指出出現矛盾的兩個核心價值,考試報告指出,考生對言論和示威自由、法治、公眾秩序等概念的掌握較薄弱,相當多考生能指出自由及治安∕法治兩個核心價值出現矛盾,但誤把法治等同於執法,部分考生則將之詮釋為守法。

教師:守法僅體現法治行為

今年替考評局向教師講解通識卷評分準則的賴得鐘指出,執法和守法只是體現法治的行為,考生須點出更高層次的法治精神才可獲高分,如指出法治是要維持社會秩序和穩定,檢控違法遊行的人彰顯法治,與保障集會自由的核心價值出現矛盾。許承恩亦稱,考生應指出法治的重要性,例如市民守法有助維持社會穩定性,而社會穩定是香港維持國際城市地位的要素。

將軍澳香島中學副校長鄧飛表示,法治意思層面廣,難有簡短統一概念,通識教師授課時會引用不同法律學者觀點,例如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及陳弘毅等,有學生背誦後每見「法治」便硬套定義答題,不懂變通,難以取得高分。

就考生在政治題表現不算理想,許承恩認為,無論是研讀什麼範疇的通識題,都應先掌握當中詞彙的概念(如法治精神),及利用相關概念回應題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