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地理科 認識自然災害
文章日期:2011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2011年3月,日本東北部發生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摧毁多個地方。你知道地震的成因和過程嗎?衛理中學地理科主任羅民健表示,認識自然災害是地理科其中一個重要部分。

■做一做

下列哪項有關地震的描述是正確的?

A.黎克特震級用於顯示地震的強度。

B.地震震央是地表下面開始出現裂縫的地方。

C.所有地震都沿板塊邊界發生。

D.大部分深源地震都沿破壞性板塊邊界發生。

資料來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www.hkeaa.edu.hk),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地理科試卷一(樣本試卷)

羅民健老師解說﹕

答案是D。4個選擇中,選項C肯定錯誤,並非「所有」地震都沿板塊邊界發生,有些是在板塊中央發生。選項B亦可輕易剔除,地表下面開始出現裂縫的地方是「震源」。而選項A中,顯示地震強度應是「修訂麥卡里(Mercalli-Cancani)地震烈度表」,黎克特震級只反映地震釋放的能量。只有選項D是正確。

■學科基本內容

地理科旨在讓同學以空間角度了解人、地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且課程會探討本地、中國及全球的重要議題。除了自然地貌如河流、岩石等課題外,同學也能透過地理科認識到自然災害、工業發展、城市化等與社會息息相關的課題。

羅老師指出,地理科跟其他人文學科不同,課程內有不少橫跨不同學科的內容,同學的接觸面較廣闊,例如全球暖化議題與理科部分課題有關,工業區位則涉及經濟科某些概念。

(請看附表)

提提你﹕地理科校本評核佔全科15%,將於201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施行,即2012年9月開始修讀高中地理科的同學,將會是首屆參與校本評核的考生。

■課題

必修部分由7個地理議題組成,大概分為「與我們的自然環境共存」、「面對人文環境的轉變」和「正視全球性挑戰」三大主題。選修部分是必修部分的延伸,同學可從4個選修單元中選修2個。

◆必修部分

‧機會與風險﹕居住在災難頻生的地區是否明智之舉?

‧管理海流和海岸環境﹕一個持續的挑戰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它如何及為何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

‧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保育與城市發展是否不能並存?

‧對抗饑荒﹕科技是否解決糧食短缺的靈丹妙藥?

‧消失中的綠色樹冠﹕誰應為大規模砍伐雨林付出代價?

‧全球增溫﹕是事實還是虛構?

◆選修部分

‧動態的地球﹕香港地質與地貌的形成

‧天氣與氣候

‧運輸發展、規劃與管理

‧珠江三角洲區域研習

■讀好地理科要訣

◆多留意時事

衛理中學地理科主任羅民健表示,修讀地理科的同學需要特別留意本地及國際的時事新聞,因為地理科的試卷透過結合時事議題和課程內容,從而評估同學運用地理科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羅老師又提醒現在修讀高中地理科的同學,宜好好整理這三年接觸的新聞事件,「同學若以小組形式,分工協作分享和匯報資料,會事半功倍」。本地議題方面,他建議同學多留意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香港地質公園等發展。中國新聞也是試卷的熱門題材之一,同學可留意中國北部的沙漠化問題、西部大開發等議題。

◆緊記舉例

羅老師指出,許多同學經常忽略在答題時舉例的重要,「多舉例子除了有助同學闡述論點外,更可顯示考生不是死記硬背課本」。他說評分指引甚至列明,考生在某些題目應至少列舉兩個例子才可給予分數。

◆長短問題 要求不一

羅老師說,短問題的作答要求是答案準確,故同學不用長篇大論回應問題,但須清楚寫出地理科的專有名詞。他說,同學在回答長問題時,首要是注意文章結構,同學不妨考慮「一論點一段落」的組織方式,但切忌論點互相矛盾。地理科也不乏形形色色的圖像分析,地圖閱讀(Map Reading)更是重要,「為了使同學更掌握地圖閱讀技巧,現時的試卷多將地圖閱讀融入題目裏」。

■出路選擇

修讀高中地理科的同學,在大學時固然可選修地理系,但羅老師認為同學也適合選讀不同範疇的學系。對於將來的出路,他表示由於同學對社會、環境議題有一定認知,具備一定優勢,尤其是需要良好空間區域觀感的職業,如旅遊、城市規劃等,「同學除了可以從事環保、地質研究等相關工作外,也可考慮參與生態旅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