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賣書》郭沫若
文章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1] 我平生苦受了文學的糾纏,我棄它也不知道棄過多少次數了。我小的時候便喜歡讀《楚辭》《莊子》《史記》,但在民國二年出省的時候,我便全盤把它們丟了。民國三年的正月我初到日本來的時候,只帶着一部《文選》,這是二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廠的舊書店買的了。走的時候本也想丟掉它,是我大哥勸我,終竟沒有把它丟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的一兩年,它在我的笥 [1]裏還沒有取出過的呢。

[2] 在日本住久了,文學的趣味不知不覺之間又抬起頭來,我在高等學校快要畢業的時候,又收集了不少的中外的文學書籍了。

[3] 那是民國七年的初夏,我從岡山的第六高等學校畢了業,以後是要進醫科大學的了。我決心要專精於醫學的研究,文學的書籍又不能不和它們斷緣了。

[4] 我起了決心,又先後把我貧弱的藏書送給了友人們,明天便是我永遠離開岡山的時候了。剩着《庾子山全集》和《陶淵明全集》兩書還在我的手裏。這兩部書我實在是不忍丟去,但我又不能不把它們丟去。這兩部書和科學的精神尤為不相投合的呢。那時候我因為手裏沒有多少錢,便想把這兩位詩人拿去拍賣。我想日本人是比較尊重漢籍的,這兩部書也比較珍奇,在書店裏或者可以多賣些價錢。

[5] 那是晚上,天在落雨。我打起一把雨傘向岡山市上走去,走到了一家書店,我進去問了一聲。我說:「我有幾本中國書……」

[6] 話還沒有說完,坐店的一位年青的日本人懷着兩隻手粗暴地反問着我:「你有幾本中國書?怎麼樣?」

[7] 我說:「想讓給你。」

[8] 「哼」,他從鼻孔裏哼了一聲,又把下顎向店外指了一下,「你去看看招牌罷,我不是買舊書的人!」說着把頭一掉便顧自去做他的事情去了。

[9] 我碰了這一個大釘,失悔得什麼似的,心裏又是惱恨,這位書賈太不把人當人了,我就偶爾把招牌認錯,也犯不着以這樣傲慢的態度待我!我抱着書仍舊回我的寓所去。路從岡山圖書館經過的時候,我突然對於它生出無限的惜別意來。這兒是使我認識了Spinoza,Tagore,Kabir,Goethe,Heine,Nietzsche [2] 諸人的地方。我的青年時代的一部分是埋葬在這兒的了。我便想把我肘下挾着的兩部書寄付 [3] 在這兒。

[10] 我一起了決心,便把書抱進館去。那時因為下雨,館裏看書的沒有一個人。我向着一位館員交涉,說我願寄付兩部書。館員說館長回去了,叫我明天再來。我覺得這是再好沒有的,便把書交給了館員,諉說明天再來,便各自走了。

[11] 啊,我平生沒有遇着過這樣快心的事情。我把書寄付了之後,覺得心裏非常的恬靜,非常的輕靈,雨傘上滴落着的雨點聲都帶着音樂的諧調,赤足上蹴觸着的行潦也覺得爽膩。啊,那爽膩的感覺!我想就是耶穌的腳上受着Magdalen [4] 用香油塗抹時的感覺,也不過是這樣罷?——這樣的感覺,我到現在也還能記憶,但是已經隔了六年了。

[12] 自從把書寄付後的第二天我便離去了岡山。我在那天不消說是沒有往圖書館裏去過。六年以來,我坐火車雖然前前後後地經過了岡山五六次,但都沒有機會下車。在岡山的三年間的生活的回憶是時常在我腦中蘇活着的;但我恐怕永沒有重到那兒的希望了罷?

[13] 啊,那兒有我和芳塢同過學的學校,那兒有我和曉芙同棲的小屋,那兒有我時常去登臨的操山,那兒有我時常弄過舟的旭川,那兒有我每朝清晨上學,每晚放學回家,必然通過的清麗的後樂園,那兒有過一位最後送我上車的處女,這些都是使我永遠不能忘懷的地方,但我現在最初想到的是我那庾子山和陶淵明集的兩部書呀!我那兩部書不知道果安然寄放在圖書館裏沒有?無名氏的寄付,未經館長的過目,不知道究竟遭了登錄沒有?看那樣的書籍的人,我怕近代的日本人中終竟少有罷?即使遭了登錄,我想來定被置諸高閣,或者是被蠹蛀食了?啊,但是喲,我的庾子山!我的陶淵明!我的舊友們喲!你們莫要怨我拋撇!你們也莫要怨知音的寥落罷!我雖然把你們拋撇了,但我到了現在也還在鏤心刻骨地思念你們。你們即使不遇知音,但假如在圖書館中健存,也比落在貪婪的書賈手中經過一道銅臭的烙印的,總還要幸福些罷?

[14] 啊,我的庾子山!我的陶淵明!舊友們喲!現在已是夜深,也是正在下雨的時候,我寄居在這兒的山中,也和你們冷藏在圖書館裏一樣的呢。但我想起六年前和你們別離的那個幸福的晚上,我覺得我也算不曾虛度此生了,我現在還要希望什麼呢?也還要希望什麼呢?

[15] 啊,我現在的身體比從前更加不好了,新添了三個兒子已漸漸長大了起來,生活的嚴威緊逼着我,我不知道能夠看着他們長到幾時?但我要把他們養大,送到社會上去做個好人,也是我生了他們的一番責任呢。我在今世假設沒有重到岡山來看望你們的時候,我死後的遺言,定要叫我的兒子們便道來看望。你們的生命是比我長久的,我的骨化成灰,肉化成泥時,我的神魂是藉着你們永在。

(為設題之便,段落安排稍有改動)

■注釋

[1] 笥:以竹、葦編成,用來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箱子;書箱。

[2] Spinoza,Tagore,Kabir,Goethe,Heine,Nietzsche:

依次為史賓諾沙(荷蘭哲學家)、泰戈爾(印度詩人)、伽比爾(印度詩人)、歌德(德國作家)、海涅(德國詩人)、尼采(德國哲學家)。

[3] 寄付:委託、託付,在文中意指「送給」。

[4] Magdalen:

《聖經‧若望福音》12章3節中記Mary Magdalene 為耶穌腳上抹上香油以求贖罪。Magdalen可能是Magdalene之誤。

■閱讀材料簡介

文學作品沒有「純敍事」:「敍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謂「意在言外」,文學家每每以「事件」中的情節、人物、物件抒情、說理。《賣書》文字寫得明確而貼切,「夾敍夾議夾抒情」的手法也用得靈活而自然,同學閱讀此文除可訓練閱讀能力,也可藉此學習寫作。

■學習要點

「轉折」的運用

「轉折」原指事物的前後變化,強調前後變化之別。就「敍事」來說,「轉折」指事件的「轉折點」、此「轉折點」前後事件的分別,或事件中的人物心情的轉變,例如魯迅《故鄉》以下一段: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枝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着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着似的,單在腦裏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上文的「轉折點」在於閏土的一句「老爺」,轉變在於作者(魯迅)的心情。「轉折」運用得是否成功,多取決於鋪排是否充分、轉變是否合情理。魯迅和閏土兒時是玩伴,魯迅離鄉30年,再見閏土,閏土恭敬的一句「老爺」,實是緊扣傳統中國人的階級觀念(農民沒有地位,而讀書人與鄉紳,在農民眼中,有若神靈),「老爺」這一句,這「轉折點」,痛現階級形成隔膜的可悲。

■實戰篇

1. 本文共有15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然後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寫在(表1)內。

◆答題小貼士:撰寫「內容大意」,宜緊記「先寫具體內容,接寫書寫目的」的書寫方式。

2. 作者在第1段寫道:「我平生苦受了文學的糾纏,我棄它也不知道棄過多少次數了。」綜觀全文,作者這樣寫能起哪兩個作用?

◆答題小貼士:分析文句的作用,總離不開對「內容」與「寫作技巧」作用的分析;同學明乎此,就不會茫無頭緒了。

3. 作者決定把書「寄付」在岡山圖書館。作者為什麼有這決定?試說明。

◆答題小貼士:鋪排答案,宜緊記以下方式:先直接回應問題,點出立場,其次指出支持立場的原因(論點)數目,接着用簡要文字點出支持立場的原因(論點),最後引用原文(論據),依剛才所點出的那些支持立場原因(論點)的次序,逐一說明。

4. 有人認為文章的第15段可刪去。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試說明你的看法。

作者簡介:資深中文科老師,198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碩士銜,現為學友社模擬文憑試籌備委員。90年代起開始為《明報》撰稿,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語文及文化──文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