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攻略﹕把例行公事變得更有意義
文章日期:2015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有人認為,學校的班級旅行已成例行公事,失去意義。試談談你的看法。 (2014DSE題型)

1.出卷者心思

‧ 希望同學思考學校活動的意義。究竟是抱着例行公事的參與心態,還是返璞歸真,從中體現活動的實質意義。

‧ 希望同學思考教育的目的與形式,反思學校的一些傳統活動(班級旅行)還有沒有辦下去的意義。

‧ 回應高中學習階段,希望同學對於一些未加說明的基本假定,以及所滲透的價值觀提出質疑。(例行公事就代表沒有意義?)

2.題目解拆

試談談看法,看似普通交流,仍以立場鮮明為宜。立場大概可以分成:一、是例行公事,亦已失去意義;二、是例行公事,但沒有失去意義;三、不是例行公事,亦沒有失去意義;四、太複雜了,無謂多想。

配合課程精神的「立意」,愚選立場二。例行公事一詞如作負面理解,大概是指,依例每年都會舉辦,久而久之,成為定制,變成為做而做,失去原有意義。然而,例行公事也可作中性理解。每年依例舉辦的活動,只要籌辦得宜,仍是很有意義,值得保留。

通過班級旅行,同學學到什麼?組織活動、分工合作、求同存異、調和分歧等。得到什麼體驗?輕舒壓力、親近大自然等。

3.論據舉隅

(1) 教育應以追求「五育」的均衡發展為目標。「五育」是指德、智、體、群、美。借此旨在說明,學校班級旅行至少有助培養同學三育(體、群、美),舒展筋骨、與同學建立和諧關係、親近大自然以建立審美情趣等,正正說明班級旅行並沒失去意義。

(2) 「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指春天明媚的風光)」。(借朱熹之言,旨在說明埋首書堆,也要適時釋放自己,親近美景,平衡身心。)

◆模擬一分鐘(假設我坐四號位)

大家好!剛才三位同學的看法不盡相同,顯見這條問題值得探討。以我的學校為例,每年都舉辦班級旅行,一年一度,看似例行公事,但我參與其中,得着甚大。因此我認為班級旅行即使被看成例行公事,只要籌辦得宜,仍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從決定旅行地點、構思活動形式及流程,同學即能學習籌辦活動的不同過程:學習調和不同意見,達至共識;學習分工合作,希望這特別的一天能成為同學中學生活的美好回憶,好讓日後緬懷一番。班級旅行看似簡單,實際上有不同的學習積累,正是同學學習的好機會。

再者,班級旅行多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舉行,同學正好藉此良機親近大自然,釋放讀書壓力。朱子所謂:「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正好道出親近美景,確能令人心曠神怡。

希望稍後我能與大家分享更多班級旅行的得着。

(僅供參考,並非標準答案)

文:資深中文科主任 蒲葦

作者簡介﹕編著《高中中文科必讀手冊》、《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每日文言半小時》(1-3冊)等。希望協助同學應試之餘,共同探尋中文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