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語
文章日期:2015年2月13日

【明報專訊】◆吳國榮老師:

(1) 同學都講得很好,舉了不少例子,(特別是1號同學,例如她提到佔中)、起底文化、粗口文化,例子相當豐富。

(2) 考生的討論意識不錯,不過論述偏向破多於立,(例如1號同學否定「鍥而不舍」時,未必等同指出「己所不欲」是最重要)。質疑對方的論點時,也必須要建立自身的論點。

(3) 部分考生可以善用別人的論據,從另一個方向展開論述。例如2號同學以文憑試狀元苦讀成功的例子,說明香港青年已有鍥而不舍的品德,不必刻意培養,5號同學隨即指文憑試狀元只是少數,事實上有更多青年未能鍥而不舍地學習,所以仍需培養青年人鍥而不舍的品德。(5號同學能即時將對方的論據收為己用,表現不錯),而這種可以隨時給對方收為己用的論據,在辯論上稱為「變向論據」。

◆梁煒榆老師:

(1) 各考生都有嘗試交流,一直有收窄分歧,嘗試達成共識。

(2) (4號同學在解題和總結下了一番工夫,總結時帶出了初步共識。)

(3) 考生宜多舉日常生活的例子,當提到面書、網絡欺凌時,可多舉一些具體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