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實戰場﹕引名人事例?
文章日期:2014年4月2日

【明報專訊】小組討論的題目大多不會超出中學生的知識範疇,即使同學不熟古文,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引生活實例作例。相反,若對例子不熟悉,反而可能遭對手質疑,令立場站不住腳。

﹝節錄﹞

1號:回應3號同學剛才所講蘋果教父喬布斯的例子,喬布斯離開學校並非因為他有成績,而是他覺得學校所學對他的人生沒幫助,所以這例子支持不到你所講的……

4號:我很同意1號同學所講,我之所以認為教養比成績重要,其實「賜座男」這事例廣為人知,他聲稱因會考而產生好大壓力,他沒教養而又過分追求成績……(編按:2010年一末代會考生霸佔巴士座位並拒絕讓座,被拍片上載至網絡,網民封他為「賜座男」)

5號:我認同4號同學的立場,但你的說法我有點質疑。追不追求成績似乎與教養沒什麼關係。你想想,你看一本教科書,它教的不止是墨水印出來的硬邦邦的字,深入了解其意義亦有助提高教養。

3號:對於剛才1號同學的講法,我亦沒反對教養很重要,我只是認為成績比教養更重要。我認為喬布斯是覺得自己成績已足,所以離開學校,去拓展他的事業。

2號:我仍認為教養比成績更重要,你們前幾年有沒有聽過青海有一名因地震而死的香港人黃福榮?成績上他雖然達不到(編按:黃具中學學歷),但他教養很好,冒生命危險救人,展現崇高的人性表現。

(蒲葦老師、1號考生 黃彥文、2號考生 劉沛林、3號考生 黃知行、4號考生 麥浩斳、5號考生 吳善恒、陳志超老師)

■教師評語

少引不熟悉事例 免受質疑

陳老師問3號同學:「你很熟悉喬布斯?」3號同學說不太熟悉,只知喬布斯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人。陳老師表示,學生在討論中應引用較熟悉的事例,才可減少被人質疑的機會,特別這題目有關教養及成績,與學生的生活密切,學生別忘記可以自身經驗作例:「例如你身邊有沒有成績好但沒教養,或成績稍遜但教養好的同學?你與他的相處是怎樣?」陳老師續說,學生更可從身邊事例推而廣之至政府高官,扣連社會時事,令立場更實在,「例如部分高官雖具高學歷,可謂飽讀詩書,但他們教養可能不太好,甚至失言或行為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