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一國兩制發展新時期 灣區北都建設責任大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3日
【明報社評】全國港澳研究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專題研討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致辭,就新時代「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闡述了中央的看法,以及對港澳的期許,當中不少說法都值得特區政府和各界思量。夏寶龍強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制度創新至關重要,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及北部都會區,均是具有一國兩制特色的高水平開發建設,港澳兩地責無旁貸,必須積極推進,夏寶龍提到要謀定後動、想清楚再幹,切忌急功近利,並不是說可以歎慢板,而是提醒港澳必須把握好自身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和作用,確保河套、北都、橫琴發展不會荒腔走板、偏離目標。
闡述習講話理論實踐
開放包容價值要守護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出席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6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重要講話,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擘劃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藍圖。今次研討會以習近平講話為主題,夏寶龍的致辭內容,可視為一次最詳盡和最有系統的解說。一個制度的生命力,在於能夠適應時代發展和環境需要,不斷自我完善。世界百年不遇變局,國家和港澳發展進入新時期,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亦要與時並進。
一國兩制構思的提出,乃是為了處理國家統一問題。經過多年發展,一國兩制現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一部分。利益是支持一個制度存在的要素,但價值理念的支撐作用也相當重要。夏寶龍先從理論層面解說,一邊強調一國兩制符合港澳、國家民族以至各國投資者利益,一邊指出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及共享價值理念,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隨着中國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和體,乃是國家致力的方向。夏寶龍說一國兩制是「我國為世界發展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public good)」,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反映中央將一國兩制提升到具有世界意義的高度,並跟國家的世界觀緊扣,比一般人理解的概念要闊得多。
實踐方面,夏寶龍認為習近平講話概括了4條規律,包括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夏寶龍提到,一國兩制實踐中,既要弘揚愛國愛港核心價值,也要求同存異,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必須不斷夯實的政治社會基礎」。開放包容是香港獨特性所在,特區政府必須切實維護,對不同聲音應該多予包容。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大國策,也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的必然切入點。這意味一國兩制必然是大灣區建設的鮮明特色,港澳須發揮自身獨特功能,就灣區建設展現更大作為,惟現實發展情况和進度,是否符合中央期望,又是另一回事。中央開發橫琴,變相交由澳門主導,目的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盼藉制度創新,令「澳門+橫琴」成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習近平講話特意重申開發橫琴初心,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目的,強調澳門要把握好定位,不能發展一些與定位不一致的產業項目,難免令人關注具體實踐是否出現了偏差。夏寶龍指出,習近平講話為橫琴發展把脈指向,對港澳參與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現實指導意義,實有「溫馨提示」之意。
把握好定位建設灣區北都
謀定後動看長遠非歎慢板
夏寶龍致辭,明確提到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地,並將橫琴、河套、前海及南沙建設,列為大灣區4個重大合作平台,香港須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在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會同粵澳着力打造好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換言之,建設好河套創科園,可不止是香港或深圳之事,更是大灣區和國家之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遇上的問題,是牽涉不同制度,各市各有盤算,必須解放思想,打破條條框框。觀乎夏寶龍說法,中央檢驗合作區開發成效看3點,包括落實目標初心(例如發展新產業);有否善用兩制之利,在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上實現制度創新,助力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上,有否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河套區發展情况,中央定必密切留意。
開發橫琴是百年大計,整個大灣區建設當然也是。北都雖不在四大合作區之列,但夏寶龍明言北都建設,同屬推進大灣區建設一部分。夏寶龍提到港澳建設灣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並不是說可以拖拖拉拉歎慢板,而是提醒港澳要本着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建設大灣區,北都和4個重大合作平台不是一般新市鎮或技術開發區,建設必須達到高水平,絕不能抱着交差心態草草了事。正因為責任如此重大,所以夏寶龍才說大家要謀定後動,放眼長遠算大帳,想清楚再幹,切忌急功近利。
在香港,樓市不振和政府財赤問題備受關注,更有聲音認為不如放慢北都發展,先處理這些問題,惟夏寶龍隻字未提本港樓市或財赤,卻提了其他行業。夏寶龍提到要將4個重要論述落到實處,其一是港澳經濟發展論述,期望特區政府領導各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大力發展創科產業,加快餐飲、零售及旅遊業升級,積極推動北都建設,至於工商界則要繼續發揮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香港必須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逐步破解經濟與房地產深度綑綁的枷鎖。
■歡迎回應[email protected]